城归①|广西青年黄忠文:回村9年,带头打造出亿元电商村
【编者按】
“城归”,简指从城市返回乡村的创业人员。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
“城归”群体越来越多,带来的是人口红利的升级。这是中国农村从治理到经济社会文化转型升级,跨越城乡鸿沟的重要路径。
即日起,澎湃新闻推出《城归》系列报道,以期展现中国近年来乡村发展新图景。
汉塘村是知名电商村,年销售额达1.6亿元。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在我们这条道路,要把一份事业、一个产业做好,不容易。”
回顾过去9年的返乡创业历程,31岁的农村青年黄忠文感慨:刚开始返乡开网店卖果苗,遭遇亲人反对,几乎没人理解;生意进入快速发展期,追不回货款,被泼一盆冷水;村里缺土地,招不到人才,物流成本高且滞后,只得外出第二次创业。汉塘村有200多家网点,均在网上销售果苗。
与不理解、挫折、困难等相伴的是,黄忠文通过网店把过去仅能在地摊出售的果苗卖了出去,他所开的网店年销售额近800万元,纯利润达300万元。在黄忠文的带领下,他的家乡广西灵山县汉塘村成为全国知名的电商村,800多户的山村有200多家卖果苗的网店,年销售额达1.6亿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7万元。汉塘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破7万元,800多户村民拥有250台车。
“过去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7万元,拥有货车、小汽车约250辆。” 6月22日,汉塘村村支书黄定忠告诉澎湃新闻,汉塘村的蜕变,黄忠文功劳最大,是带头人。
打工7年回村开网店,遭父亲反对
身高不足160cm的黄忠文,皮肤黝黑,身体壮实,穿着廉价灰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若不是开着去年新买的SUV,黄忠文和其他农村青年几乎无任何差别。
去年,他的网店入驻灵山县三科电商创业园。办公室的玻璃门被锁住了,黄忠文没有带钥匙,他从隔壁门店爬进去,从里面拆掉玻璃门上的门把手,打开门让记者进入,然后又重新装上门把手。
身上的两部手机不时响起,提醒着眼前这位朴实青年,已经是一位业务繁忙的老板。黄忠文
黄忠文种植着40多亩果苗,均通过网店销售,年销售额破800万元,纯利润有300多万元。在他最火的一家网店,半年销售额(2017年1月1日-6月22日)达103.76万元。
如今,黄忠文是灵山县返乡创业的一张名片。从默默无闻的打工者到小有成就的创业者,1986年出生的黄忠文用了9年。
普通农村家庭、三兄弟的老大,黄忠文初中毕业即辍学外出打工。在广东增城,他和妻子在制衣厂打工,每人每月工资1500-1800元,勉强维持生计。黄忠文一家网店半年销售额破百万元。
2007年,受金融风暴影响,制衣厂倒闭。此时已打工7年的黄忠文得找出路,他发现网上可以卖衣服、鞋子,于是便思考:老家的果苗也可以通过网上销售吗?
黄忠文告诉澎湃新闻,他的家乡汉塘村有几十年的果苗种植历史,村民辛苦培育的果苗只能靠外地人进村收、去县城摆摊卖,卖不出什么价钱。
不顾家人反对,返乡的黄忠文从堂哥借1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开始在家创办网店。拍照、美工、客服、物流等工作,黄忠文一个人挑,有时一天只能睡4小时。
妻子劳小梅表示,她只有小学文化,不懂这些,所有事情都是黄忠文一人折腾;在起步的那段时间,黄忠文饱受非议,最大的反对者就是他的父亲。
6月22日下午,结束一天的果苗播种后,黄忠文的父亲黄俭平向澎湃新闻表示,当时,黄忠文不打工,也不到地里干活,他“心很闹”,认为每天盯着电脑没有用,赚不到钱连饭都没得吃。
汉塘村村支书黄定忠笑着说,那时,村民都不懂电脑,连手机都很少用,大家认为黄忠文不劳动,窝在家偷懒,不理解他。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灵山县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志强指出,发展农村电商,最大的问题是要转变农村的思想。
“农民思想匮乏,对外接触少,网店、包装、营销等都不懂,甚至认为没用。” 周志强表示,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对农民的培训已在开展,“见到效果,赚到钱了,农民就相信了,愿意跟着你干”。
网店开张不久,在村民的一片争议之中,黄忠文接到了一笔大单:一位重庆老板要40万棵龙眼苗,价值120万元。黄忠文和其他几个村民一起吃下这笔大单。
黄忠文说,村民看到果苗一车车被拉出去,就开始相信网上也能卖果苗赚钱了。黄忠文种植的果苗。
曾遇欠款,“用了整整一年才缓过来”
2016年1月,美国知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和纪录片《互联网改变中国》剧组走进汉塘村,将镜头聚焦一批返乡创业农村青年。
黄忠文所在的汉塘村,位于广西灵山县武利镇,距离县城40余公里。从上空鸟瞰,800多户、4800多人口的汉塘村被起伏的山丘环绕,仅拥有田地1800多亩。
黄忠文所在的汉塘村,位于广西灵山县武利镇,距离县城40余公里。从上空鸟瞰,800多户、4800多人口的汉塘村被起伏的山丘环绕,仅拥有田地1800多亩。
6月22日,澎湃新闻实地探访汉塘村,从一条窄窄的水泥村道进入,村口处挂着“灵山农村电商第一村”的醒目招牌。
进入村内,山谷里的田地、每家屋前屋后、路边小块空地……都种植着芒果、荔枝、番石榴、龙眼、牛油果等各色果苗。每天都有2-3辆货车进村,把打装好的果苗送往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全国各地,以及缅甸、泰国、黎巴嫩、日本、老挝等国家。
见到黄忠文回村,村民们热情地跟黄忠文打招呼,喊“老板”。
多位村民告诉澎湃新闻,汉塘村多是山地,不适宜种植水稻,村民种植果苗有几十年的历史。59岁的黄俭平说,他从1989年种植果苗,主要种植龙眼、荔枝、芒果等果苗,过去多去县城摆摊卖,每棵1.3-1.5元,收入不高。
63岁的村支书黄定忠表示,在黄忠文的带头下,汉塘村迎来“网上卖果苗”的热潮,目前拥有2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达1.6亿元;在2008年之前,汉塘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600元,现在已经破了7万元,这个数字在全市都首屈一指。
黄定忠当了30多年村干部,他自豪地说,全村800多户有货车、小轿车约250台,“在外打工的全部回来了,很多村民都新盖了楼房”。村民在打包处理果苗。
一位正在打包果苗的村民向澎湃新闻表示,一苗地一年可种植约30000棵果苗,如果一棵果苗赚2元,一亩地就能赚6万元;多数村民都有1-3亩地,收入十几万元很容易。
黄忠文的两个弟弟分别种了几十亩果苗,通过网上销售,一年能赚几十万元。去年,家里新盖楼房,花了60万元,都是两个弟弟出的钱。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黄忠文表示 “不容易”,曾遭遇过挫折。
2014年,广西百色一位老板拖欠果苗款58万元,无法讨回,黄忠文陷入困境。那段时间内,黄忠文遭遇前所未有的讨债危机,他苦笑说,一有钱就把追债最凶的先还了。
“村民拼命讨债,我用了整整一年才缓过来。”黄忠文认为,这次挫折让他的创业停滞了一年。村民在打包果苗。
模式被复制,提前转型
澎湃新闻走访发现,临近汉塘村的村庄,不少村民也在种植果苗,并通过开网店销售。
黄忠文表示,在利润的刺激下,“汉塘村模式”正在被复制,村内土地不够,很多村民外出承包土地种果苗;不少周边村民也在学习,尝试种果苗网上销售,效果不错。
据黄忠文介绍,灵山共有卖果苗的网店约300家,占全国果苗市场六七成。黄忠文嗅到了危险,认为这种终究不可持续,于是主动转型,打算进军果苗的高端市场。
在黄忠文看来,汉塘村的果苗还处于低级阶段,不少订单依赖各地政府的扶贫政策,定向采购果苗,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黄忠文说,带叶带果的果苗,价格可以翻几倍。
去年,黄忠文走出汉塘村,在距离县城约5公里处的梯始村、见田村分别租下35亩田地、10亩田地,种植“高端果苗”。
“带叶带果的果苗,价格翻几倍。”黄忠文指着两颗红彤彤的莲雾果说,这样一棵带果的莲雾果树可卖到1000多元。
经过近一年的尝试,黄忠文认为,“市场在乎更多的不是价格,而是品质”。黄忠文说,多数村民目光不长远,没有看见危机,他也在积极引导,一起转型果苗高端市场。
尽管只有初中文化,但黄忠文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是同事眼中的“全能型人才”。
他自学拍照、修图、剪视频,每样都能上手,还是当地有名的无人机爱好者。黄忠文正在引进“直播”概念,用镜头记录果苗的成长过程,“通过动态视频,让消费者对他的果苗一目了然”。与此同时,黄忠文也在尝试用微商、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销售他的果苗,他希望能拓宽销售渠道,不过度依赖网店。汉塘村拥有1600多亩田地,几乎全部都在种植果苗。
农村电商还需解决物流、人才短板
灵山县位于钦州市的东北部,距离钦州市区、南宁市区均有100多公里、2个小时的车程。
面积3550平方公里的灵山,是广西第三人口大县。数据显示,2015年末,灵山县共有人口163.5万,其中农村人口149.69万;全县劳动力93.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8.5万人。目前,全县常年外出务工农民达43万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48.6%。
灵山是全国返乡创业90个试点县之一,近年来,灵山大力鼓励返乡创业,全县约有20万人陆续返回家乡就业创业。
澎湃新闻从灵山县县委宣传部获取的数据显示,为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2016年以来,灵山已发放创业扶持宣传册 3万多份,17家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共开展培训87班,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等3735人,其中创业培训班共26期,培训合格779人,并建立一批创业孵化基地,目前进驻企业72 户,享受各种创业扶持政策补贴共66.69万元。灵山建立一批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培训。
灵山县志大创业孵化基地针对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几类人员免费提供场地,并对其进行营销、管理、政策等知识培训。在该基地负责人叶春辉看来,这就是“跟着老板学做生意”。叶春辉表示,从2015年开始,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该基地共有20户入驻,目前已成功孵化9户,均已外出创业。
在政府的支持下,黄忠文所在电商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灵山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灵山已形成“一园三平台四基地”的电商发展格局,辐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含网店)30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0人。
不过,黄忠文向澎湃新闻表示,灵山发展农村电商,存在物流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灵山县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志强说,灵山物流费贵,且供求不平衡,“可能进来10件快递,出去才1件”。
在创业的起步阶段,黄忠文每天得骑摩托车,从村里把一件件快递送往40余公里外的县城,风雨无阻。后来,汉塘村网店增加,快递量剧增,黄忠文买了一辆大货车,把整个村子的快递运往县城。直到现在,汉塘村快递量上了规模,才有快递公司的货车进村取件。
黄忠文走出汉塘村,在县城附近租地种果苗,一方面是考虑到交通物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招到人才。
90后的宁珊是黄忠文公司的两名大学生之一,直言如果黄忠文的公司在汉塘村,她不会应聘,实在太偏远了。
宁珊2012年大专毕业,曾在浙江义乌从事电商行业。2015年,宁珊决定回灵山老家发展,去年成为黄忠文网店的几名客服人员之一。宁珊表示,她的同学多数留在外地,她回家也一度不习惯,觉得什么都不方便,但她认为灵山的电商行业虽刚起步,存在物流滞后等因素,但发展快、前景好,决定留在灵山发展,不再外出打工。
黄忠文也在土地发愁,他去年所租的两块土地只有15年、10年租期,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加大投入,做好配套设施。黄忠文说,他希望政府能出面协调,给他划出一块土地,以解决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记者唐云建)8月18日,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在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举办2017年钦州市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暨农村党员技术培训班,来自该村的贫困户、农村党员及禽畜养殖大户近70人参加培训。培训班上,市水...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