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萍:传统刺绣“绣”出好生活
李若萍(左一)正在为顾客介绍店内产品。
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这布鞋,鞋底是我们的工人一针一线纳出来的,穿着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枕头里面装的是经过处理的荞麦皮,长期使用具有清脑、明目、促进睡眠等功效。”日前,在镇原县绿叶扶贫车间里,负责人李若萍正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店里的产品。
今年4月,李若萍在方山乡建办了镇原县“绿叶扶贫车间”,车间总面积108平方米,吸纳员工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20人。
李若萍出生在庆城县的一户普通人家,自小跟着母亲、堂嫂学习做香包、鞋垫,对刺绣有着深厚的感情。嫁到镇原县方山乡后,听闻孟坝镇赵筱华老师刺绣技艺精湛,便跟着学习刺绣技艺。日积月累的磨练,让李若萍的刺绣技艺日益娴熟。2008年,在家人和亲朋的支持帮助下,她在方山乡街道开办了一家门店,出售自己制作的刺绣鞋垫、枕头、工艺牌等商品。之后李若萍产生了带动家乡妇女共同致富的念头。
李若萍的车间配有印花机、缝纫机、锁边机、刺绣架等设备,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车间或者拿回家里制作,根据绣品做工等级、精细程度等按件计算工资。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刺绣枕头、刺绣鞋垫、刺绣手包、绣花拖鞋、刺绣工艺牌等,目前已远销山东、陕北、天津等地。
今年30岁的田海霞是方山乡关山村人,孩子尚小,不方便出去打工,就在家里谋起了生计。“我打小喜爱绣品,现在刺绣技艺越发娴熟,每月能挣四五百块的零花钱。”
“我还打算注册一家公司,带动更多的人学习、传承我们的刺绣技艺,让我们的民俗文化真正造福群众。”李若萍对未来充满信心。(刘耀 张宁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耀通讯员张宁宁初冬时节,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木家山上,一位两鬓苍白的老人扛着锄头走在杂草丛生的林间小路上。他...
镇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镇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