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瑞祥义务植树数十载昔日荒沟变绿洲

陇东报 2019-12-06 00:51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耀 通讯员张宁宁

初冬时节,镇原县新集镇唐塬村木家山上,一位两鬓苍白的老人扛着锄头走在杂草丛生的林间小路上。他就是今年76岁的扈瑞祥,一位老党员、退休干部,更是大山深处的义务造林员。

唐塬村地广人稀,宜林地很多,扈瑞祥又独居一山。上世纪60年代辍学后,他每年春季都在庄前屋后栽几棵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里给他家划拨荒山120亩,他自育刺槐、柏树苗木,请帮工绿化。此后,他嫌窝少树稀,加之干旱成活率低,坚持补栽补植,现已成林。

1998年退耕还林项目开始后,扈瑞祥帮助乡村干部给群众宣传政策,并带头将自家62亩山坡地一次性退耕还林。数十年来,他在庄前屋后、划拨造林地,路边、地埂、退耕还林地、坟地等凡是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树,现在已有桃杏、核桃、刺槐、松柏等树木330多亩8万余株。

“我想让这山洼沟渠都披上绿装。”这是扈瑞祥真切而又朴实的理想。

山大沟深,环境恶劣,丝毫没有动摇他造林护林的信念。2006年,扈瑞祥退休以后,更是坚持把造林护林当作自己余生的事业。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守护着山上的一草一本,平时巡山时,剪刀、锄头随身携带,发现杂草就刨,发现长得不好的树枝就修剪。

为了管护好树木,扈瑞祥购买了树剪、接刀、手锯等嫁接工具,学会了一套春天插接、伏天热粘的熟练技术,凡他嫁接的树木成活率都在95%以上。

在乡上工作期间,每到植树季节,他下乡总要带上嫁接工具和接穗,利用工余休息、饭前饭后的时间,走到哪里嫁接到哪里,边接边讲,教会了不少技术人员。他先后给王寨、新集、太平等乡镇的机关单位、林场、群众嫁接各种果树1600多株。

“扈瑞祥这几年退休了也没有闲着,平日里拿着树苗、铁锨在山里植树,随身背着树剪、接刀、手锯等嫁接工具,帮助农户嫁接果树。”村民张正峰说。

如今,遍山树木郁郁葱葱。70多岁的扈瑞祥望着脚下这片树林,总会欣慰地微笑。扈瑞祥说:“我会一直坚持绿色情怀,一边栽植,一边抚育,在有生之年看着这些小树成林,也算对社会的一点贡献。”

新闻推荐

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

(上接1版)建立健全发文计划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规格,严控指令性公文发布,减少基层材料报送,提高文件质量。实行会...

镇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