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龙种植小杂粮走出致富路

陇东报 2019-02-02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耀 通讯员曹延延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镇原县殷家城乡裕陇生态小杂粮加工厂,看见院子里停满了车辆,车上装着小麦、胡麻等农作物,人们依次排队等着推磨、榨油,厂房里机器轰鸣。“我天没亮就过来了,现在还在等,这里生意好,人太多了。”张老庄村民亢永丰说。

据了解,这个小杂粮加工厂是殷家城乡张老庄村村民张双龙建办的。36岁的张双龙现担任张老庄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有魄力、有作为、有奔头的年轻人。他先前建了一个小型油粮加工作坊,一年的收入很不错,日子过得很幸福。在脱贫攻坚任务面前,张双龙毫不畏惧地扛起肩上的责任,在殷家城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多次到外面考察,把握市场规律,最终看准了殷家城乡适宜种植小杂粮的天然优势。

殷家城乡地处镇原县最北部,是深度贫困乡,全乡素有种植小杂粮的传统,且小杂粮面积广、品种多,是全县小杂粮的优质生产区。面对种植效益低、脱贫致富难的现状,张双龙筹集资金300万元,建办了全乡第一个小杂粮加工企业——裕陇生态小杂粮加工厂,壮大绿色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带动殷家城乡小杂粮产业发展。

“2017年3月,我建办了裕陇生态小杂粮加工厂,目的就是引领全乡小杂粮产业发展。”张双龙说,为解决销售难的问题,2018年他与全乡贫困群众签订了6000亩的小杂粮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群众增收效益明显。

敬岔村村民刘百喜说:“往年我也种一些荞麦、糜子、谷子等,一斤最多卖一块钱。自从我和加工厂签订协议后,一斤就卖到一块二三,比往年收入好些,今年我多种了一些,多挣了一两千元呢。”

据张老庄村包村领导孙洁介绍,裕陇生态小杂粮加工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会员+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今年与128名加工厂会员以高于市场价5分至1毛的价格签订了定向种植收购协议7680亩,其中贫困户81户。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建办了电子商务示范店,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目前,该加工厂已建成生产及办公用房810平方米,安装联合磨面机、荞面加工机、新型榨油机、脱壳机、真空包装机等,全年可完成小杂粮加工3000吨,实现利润50至100万元。

同时,张双龙深度挖掘小杂粮价值链,推出无公害、无添加剂、营养全面的荞面、胡麻油、玉米糁、豆制品、降压食品、黄酒等绿色食品。谈到下一步打算时,张双龙说:“今年,我计划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生态小杂粮种植基地,使全乡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重奖身边好人 爱心护工郑玉琴获万元正能量奖金

照顾患者的护工郑玉琴。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张学江摄本报相关报道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张学江)本报报道...

镇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镇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