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为何久治不好?

陇东报 2018-12-23 01:00 大字

核心阅读

近年来,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花样百出,不法商家盯上了老年群体保健食品市场这块“蛋糕”,变着法子,打着幌子,向老年人宣传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他们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恐惧疾病和情感孤独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诱惑老年人上当,骗取老年人钱财。

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是长期存在的市场顽疾,受害的往往是老人、病人,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深恶痛绝。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是消费者翘首以盼的事,更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本报记者 郑朝静

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时有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宣传,“补脑降糖”“预防高血压”“治疗冠心病”“包治百病”……有些商家还打着“免费送米面鸡蛋”的旗号,伪装名医专家“忽悠”,让家有老人的家庭烦恼不已。

市民王芳丽很苦恼,她64岁的母亲患有高血压,经常吃药控制,可是前不久她发现,家里的抽屉放着几罐外文标签的药,背后贴着一张纸写着“长期服用可治疗高血压”,王芳丽问了母亲后才知道,这几罐所谓的药是在一个保健品推销会上买的,花了2000元。王芳丽上网查了这些“药”的信息,原来这已经被外省的媒体曝光过,属于保健食品欺诈,这些“药”只是给老年人心理安慰,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2017年12月31日,西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在某保健品门市查到“美国骨黄金胶囊”“参茸鹿鞭胶囊”和“喘立安灵芝百合胶囊”三种产品,因“外包装、说明书标示及宣传单上有治疗疾病的语言文字且产品含有中药成分”,被上级部门认定为假药。现场查封扣押2156盒(瓶),于2018年1月2日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2018年5月2日,镇原县食药监局收到陕西省某消费者投诉称,甘肃果益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蜜饯产品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经调查情况属实,并与抽检不合格等问题并案查处,目前该企业已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记者从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共查办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标识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案件17起,查处假劣食品719袋(盒),保健食品3614袋(盒),罚款13.6万元。全市公安机关共受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3起,其中立案查处3起,取保候审2人,刑事拘留1人,协查食药案件线索23起。

老年群体易上当受骗

西峰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打着保健养生的幌子,以保健食品销售、非法宣传、非法集资等手段欺诈老年群众,以健康之名行诈骗之实。

该负责人分析,老年人为主要受害群体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由于生理机能退化,老年人不愿成为亲人负担,希望自己少受罪、子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所以愿意在没病时就为健康投资。不法分子抓住这一心理,打出“健康牌”,开展“义诊”,把正常机能退化归咎于“病”,然后把食品、保健食品甚至假冒伪劣食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万能“药”,诱骗老年人购买。二是老年人具有从众心里,周围人如果都买了或者说好,就会轻易做出购买决定,所以不法分子常采用“会议营销”的方式,邀请“病友”现身说法,制造“购买甚众、疗效甚好”的假象。三是由于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因工作、学习原因,很多年轻人无法长期陪伴父母,老年人内心空虚寂寞,一些不法分子就采取“热情服务”、认“干爹”等方式大打“亲情牌”,推销产品。四是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老年人爱占便宜的心理,以赠送礼品、免费服务等方式,锁定“目标人群”。

很多消费者分不清什么是正常的商品宣传,什么是虚假宣传,尤其是老年人,对两者的区分更是模糊。该负责人介绍,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主要表现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非法添加药物、非法宣传功效;在产品标签标识、说明书中存在非法宣传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未取得保健食品许可证的食品宣传保健功能;利用广告宣传虚假夸大宣传产品功效、未经审批发布食品广告;故意混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三者概念,特别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违法宣称疗效,让消费者很难辨识;把目标锁定在老年群体,抓住老年人的弱势和心理特征进行诈骗。

多部门联动开展集中整治

为了严厉打击违规营销、虚假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联合9部门印发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在全国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这是近年来,参与部门最多、时间跨度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专项行动。此次整治的对象包括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进口单位,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和相关方,以及广告发布单位,涵盖了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销售的全环节。

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庆阳市也印发了《庆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会员办公室等6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市食药安委办、公安、商务、工商、文广、食药监等6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治理工作。

据统计,全市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户(委托生产),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包括兼营保健食品的零售药店)10678户,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档率达95%以上。从去年4月15日开始,集中5个月时间,以县(区)为单位,严厉打击了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行为,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13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32户,下架封存违规保健食品29种66盒,责令停业6家。

“针对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名义,从事保健食品营销欺诈的行为,市食药监局联合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印发了《关于打击保健食品营销欺诈行为的通告》。各县(区)采取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有奖举报、走访受害群众等方式,以保健食品经营门店、出租房、宾馆、酒店为重点,加大对以健康讲座、会议传销、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夸大宣传等营销欺诈形式销售保健食品行为的排查和打击力度,有力地震慑了保健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市食药监局内设科室负责人张誉红说。

加大监管力度仍是关键

“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行为会造成严重危害。”张誉红说,“首先,损坏消费者身体健康,花了钱却治不好病,反而拖延治病时间,贻误了治疗时机;其次,损害消费者经济利益,往往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再次,利用虚假广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破坏市场竞争原则,危害市场的稳定。此外,由于不法分子瞄准的是老年群体,对老人及其家庭的伤害更为严重。”

保健食品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会议营销、网络营销发展较为迅速,基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张誉红告诉记者,目前在监管上存在的问题有,监管手段落后,对利用网络等形式进行欺诈和虚假宣传的整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虽然在科普宣传和消费警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件曝光还不够,震慑作用不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检测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张誉红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各类制假售假及虚假宣传行为,不断净化庆阳市食品市场环境。将加强对网络销售保健食品的监管,延伸监管触角,扩大整治成果;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普及保健食品知识,提高群众的识假能力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和综合治理,完善制度措施,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社会共治,净化食品消费环境,保护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合法权益。

谨慎购买提高维权意识

西峰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和保健食品一定要谨慎。一看销售场所资质,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资质信息。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产品相关信息,做好“四不”,即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三辨广告和宣传内容,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

如果市民在购买食品、保健食品时,发现经营场所经营资质不全,产品标签不规范或存在质量问题,可以拨打12331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如果在消费时发现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或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12315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如果在消费时发现不法分子利用食品、保健食品诈骗钱物或非法集资时,可以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

新闻推荐

架起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桥梁” 天津市静海区对口帮扶镇原县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刘耀通讯员贾永靖“静海区将始终把镇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切实把两地制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方案和签署的各...

镇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镇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