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东西部共同发展的“桥梁” 天津市静海区对口帮扶镇原县工作纪实

陇东报 2018-12-03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耀 通讯员 贾永靖

“静海区将始终把镇原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切实把两地制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方案和签署的各项协议,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到实处,持续在全方位交流合作上升级加力。”天津市静海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庆恩掷地有声的话语,切切实实体现在了结对帮扶镇原工作的件件实事中。

镇原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基础条件差,贫困面大,天津市静海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对接洽谈,最终确定了以产业培育、技能培训为主,医疗、教育为辅,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结对帮扶路子。

围绕既定帮扶措施,静海区在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援。目前,静海区与镇原县4家企业签订了项目建设协议,静海镇和孟坝镇、静海区3个部门和镇原县4个对口帮扶部门分别签订了帮扶合作协议。

镇原县久鼎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静海区对口帮扶1590万元。项目采取“331+”产业扶贫模式,建设15个合作社和饲料加工厂,每个肉羊养殖合作社按1000只羊规模建设棚圈,通过逐年分红,将带动镇原县809户2906名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镇原县金龙瓜果蔬菜综合市场项目建设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静海区援助资金346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800多户贫困户发展瓜菜产业、1000多名剩余劳动力参与务工,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针对农业技术薄弱等问题,静海区组织由天津市农科院10名专家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团赴镇原开展东西部协作农业技术服务工作,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现场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疫病防治、病虫草害治理、农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建立3家“天津市农业专家服务基地”,长期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促进种植、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镇原县是文化大县,民俗文化产品丰富独特,发展潜力巨大。静海区发挥自身优势,多次举办镇原特色产品展销会,集中展销镇原具有地域特色的香包和剪纸作品。通过搭建电商等扶贫载体,扩大了镇原特色产品的外销渠道。

静海区还加强了对镇原的医疗支援力度,先后派出两批专家开展医疗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结对支援的12位医疗专家,涵盖内科、骨外科、妇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专家组除了在一线为患者诊疗手术外,还开展专题培训30多次、专题讲座10余次。

在静海区政府倡议下,静海区各类企业也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华韵乐器有限公司向镇原县南区小学捐赠古筝45套,援建了古筝音乐室。百业商贸有限公司和百货公司向镇原县教育局捐赠10万元公益资金,向贫困孩子捐赠价值10万元的新棉衣棉裤;与裕泰隆生态农业公司达成长期合作意向,首批订购优质胡麻油6吨300箱;与绿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订购优质黑小麦、高粱米等小杂粮;在静海超市设立专柜销售,提供了50个超市员工岗位,专门接纳镇原县特困群众到静海就业。

张庆恩表示,在加快推进种植养殖产业项目、奶源山羊养殖基地项目、援建图书馆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静海区还将为镇原至少引进1个大型优质企业项目,组织静海10个单位与镇原对口单位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接收镇原100名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并帮助镇原销售至少价值100万元的特色产品。

新闻推荐

镇原县毛庄村 中药材种出致富“良方”

本报讯(通讯员刘杰)初冬时节,寒气袭人。在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药农们忙着挖药材、分拣、装车,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郭原乡地处...

镇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