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合文艺演出队: 新时代农民的传统坚守
本报记者贾治堂
锣鼓喧天齐奏新时代的旋律,龙腾狮跃合唱好日子的豪情。
春节期间,本报记者走进镇原县平泉镇刘坪村,在勤俭淳朴的民俗民风里亲身感受了村民们耍社火闹新春的喜庆气息。不难看出,社火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在与时俱进,表现出新时代农民生活日渐富足、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基层民风建设形式多样等特点。
半个篮球场大的院落是姚川双合文艺演出队的排练场,虽然天气冰雪严寒,但处处张灯结彩,彩带飞舞,无论是花甲老人还是质朴的小学生,个个都是演员,人人都有角色,浓妆脸谱、一招一式无不透出新春的喜悦。
姚川双合文艺演出队由王世锁、刘天虎、刘等红、王继红四个年轻人共同筹资组建,演员最多时达150人。队长王世锁说,服装、道具、音响、化妆,样样少不了,样样都得花钱。几年下来,我们累计投资了近6万元。“好在社火队的演员都是自愿加入的,每年春节前后,学生放假了,村民冬闲了,大家就自发组织到一起,活跃一下村里的文化生活。”
“这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由于资金的原因,中间断过两年。”副队长刘天虎说,从2013开始,每年的春节,他们都会组织社火走乡串户进行大拜年活动。
社火拜年,是现代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大年初五,大雪纷飞也挡不住双合社火队拜年的步伐。王世锁带领着他的社火队要到毗邻的和平村去拜年。
一进村口,迎接社火的队伍早早等待在那里。“社火到了和平村,和平村是个好地方,大家齐迎社火队……”社火队“春官”的几句打油诗,诙谐幽默的场景逗得现场的观众捧腹大笑。
“锣鼓不响,庄稼不长”,麦场里一片火红,红色的大灯笼、震耳欲聋的礼炮声,还有系在演员们脚踝上的铃铛,到处洋溢着欢乐吉祥的气氛。接社火的群众也是拿出烟酒,为这些社火表演者“披红”,送上新年的祝福。扭秧歌、跳舞蹈、划旱船、舞龙舞狮……身着鲜艳服装的社火队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表演。热闹的社火带出了浓浓的年味儿,老节目新表演既接地气又创意十足。
“你把这个拍下来,回去让爷爷也看看。”道路旁的一位中年女子看着社火表演,还不忘叮嘱着身边的孩子拍段视频与家人分享。“很多年没有看到高跷表演了,今天能够见到真是高兴,像这样的民间艺术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一位七十多岁老人告诉记者。
“其实现在有许多村民已经转变身份成为市民,收入、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大家还是想将社火这项传统民俗文化坚持传承下来。”王世锁告诉记者,办社火不仅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大家都忙着娱乐,村里打麻将的少了,赌博的少了,邻里纠纷也少了,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况且还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让年轻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陇东民俗的亮点和特色。
镇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翠艳说,如今,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富裕起来的现代农民的迫切需求,为了彰显独特魅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真善美”的正能量,挖掘民间草根文化,镇原县近年来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特别重视,鼓励节日期间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传统节目展现出新的特色,让群众通过坚守传统,来增加节日气氛。
新闻推荐
近日,镇原县的一位群众向本报热线反映,自己是一名伤残退伍军人,有国家民政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伤残证》,但在庆阳市镇原县客运中心购买去兰州的车票时,客运中心售票窗口没有给自己出售半票...
镇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