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照亮了前行之路

甘肃经济日报 2018-01-04 09:48 大字

本报记者郭月明

走过波澜壮阔、精彩不断的2017,新时代的阳光已照亮人们砥砺奋进的前行之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回眸这一年,我们感动于创新的力量。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活动潮起云涌,有力地引领着陇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在陇原涌动的创新大潮中,有两个片断映入了记者的眼帘。

隆冬时节,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繁育中心的百合花正在火爆盛开。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创新,年轻的女企业家吕斐斌得心应手地经营着上万亩百合基地,建成了2000吨百合出口食品加工厂、研发出了“Mini碗装保鲜百合”系列产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领2000多家农户脱贫致富。去年,实现销售额超亿元,出口销售额近800万美元。

有了“爽口源”的创新引领,兰州市实施8万亩百合种植项目,创建5个千亩百合标准化生产园,建设6个百亩鳞片繁育母籽基地。在种植核心区,去年实现百合产值达8.36亿元,农民人均百合纯收入达9134.6元。目前,兰州百合产业已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推进***的富民增收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去年,甘肃省“创新杯”大赛展出的CNCH350航空精密加工数控车床、螺丝菜收获机、残膜捡拾机等十多个创新产品首次向公众亮相。

仅需8分钟,一台神奇的机器就能将一亩地的残膜捡拾得干干净净。在此次创新产品展示会上,镇原县农民李社银创新研发制造的残膜捡拾机引起专家学者的一致点赞——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地膜为甘肃省的粮食增产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一直以来是困扰农业生产的“老大难”问题。残膜捡拾机的问世为解放生产力,推动传统旱作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因此,残膜捡拾机不仅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农民发明家李社银还获得了4张发明专利证书。

智慧是一泓春水,荡漾着希望的涟漪;

创新是一簇火花,照亮了希望的前路。

创新是探路者,他们开拓创新的脚步,探索出了一条条经济大发展的通衢大道。因为创新正在成为引领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能量,才会留给大家很多的感动。

新时代的奋斗,是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进程。社会经济发展既需要新的需求拉动,也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推进。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就要坚持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才能在建设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进程中同步实现科技创新现代化。

新时代呼唤创新,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有理由坚信,在未来的事业中,只要着力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让陇原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获得感,就能在建设山川秀美的壮丽画面上书上斑斓的一笔。

新闻推荐

合肥首起盗窃共享电动车案宣判 4男子均获刑

停放在街头的共享电动车,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然而有盗贼惦记上了它们。今年7至8月,来自甘肃的4名男子在合肥市区,接连偷盗4辆共享电动车。11月28日,该案作为合肥市首起盗窃共享电动车案,在蜀山区...

镇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