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撂荒地变致富农场
本报记者宋振峰薛砚
身背结婚盖房欠下的近4万元债务,在离家2000多公里外的广州,每天连轴工作12小时,一个月挣3000多元……这是前几年镇原县临泾镇祁焦村贫困户豆立宁的生活。
如今,豆立宁彻底告别了这样的日子。每天,他在离家不远的盛洋家庭农场的草莓采摘园上班,帮着种植草莓、招呼游客。虽然现在一个月只挣2000多元,比以前少了,但对他来说,这份差事离家近,旅游淡季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和媳妇一起种地,每年也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在外打工实在太累了,每天加班到深夜,老婆孩子不在身边,感觉在流水线上的日子没有个头儿。现在在这里上班,活儿也轻松,接触的人多,学了不少东西。去年我又流转了15亩地准备种葡萄,想给自家发展点产业。”谈起生活的转变,豆立宁满面笑容。
1月12日,记者走进豆立宁所在的临泾镇祁焦村盛洋家庭农场。采摘大棚里温暖如春,垄垄翠绿秧苗下坠着颗颗红草莓,“这个品种叫作章姬,就是我们熟悉的‘奶油草莓\’,这个品种叫作红颜,又称作‘巧克力草莓\’,口感上酸甜适中,香味浓……”家庭农场的老板、盛洋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双选向我们介绍道。带着诗意的名字,一茬草莓已经红透,新一茬的草莓仍红白相间,等待着下一批采摘的客人。
家庭农场是王双选2011年办起来的,他家所在的杨庄村异地搬迁后,王双选流转了1500多亩撂荒地种了紫花苜蓿,还种了几亩草莓试验田,尝试发展休闲采摘。没想到,客人一批又一批,农场成了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如今农场旺季时每天的接客量达到300多人次。
尝到甜头的王双选又流转了2860亩撂荒土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场现在已拥有15个草莓棚及60亩葡萄园,圈养着黑山羊、黑鸡、黑猪,还有射箭场、垂钓池,已成为集自然放养、绿色种植、田园度假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的兴起壮大,还成为附近11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在农场,目前有16户贫困户来此就业,有9户已成功脱贫,豆立宁正是其中之一。王双选说:“刚开始,村民们还只是观望,后面看到农场发展越来越好,自己来干不说,有些还带着媳妇、兄弟来了。大家一起挣钱致富是好事。”
焦等军和焦等红两个堂兄弟就在家庭农场开始了新生活。十几年前,堂哥焦等军在外打工受了伤,妻子离开了家,孩子年幼无人照顾。不能出去打工了,又干不了重体力活儿,焦等军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现在,他在家庭农场从事电子商务销售的工作,一年下来可以挣上3万多元。去年他也学着王双选种了17亩黄花菜,做起了买卖。
堂弟焦等红前几年日子过得不太顺,自己搞建筑工程亏了30万元。2014年他加入农场,除了打零工外,还学了不少种植草莓、葡萄的技术。2017年,他自己承包的20亩葡萄成功挂果,加上在农场的劳务报酬和入股分红,一年下来挣了20多万元,不仅把剩下的债还清了,还购置了一台新车,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俊勇因野鸡频繁破坏庄稼,村民杨某便突发奇想购买土猎枪驱赶野鸡。殊不知,杨某的行为却触犯了刑法,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近日,镇原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这起非法持有枪支案。镇原县人民检察...
镇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镇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