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镇原农民打工学技两不误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8-25 21:4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郭治斌 李家璇

初秋时节,沿着绿茵下蜿蜒曲折的柏油路来到屯字镇闫孟村千亩矮化苹果密植示范园,只见村民孟金奇和本村的几十位村民,挥洒着汗水正在果园里忙碌着除草、拉枝。去年,老孟家的15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如今老孟虽然没有耕地可种了,他却有了双份收入。

“我家有15亩地全流转了,流转给‘北国春\’栽了苹果树了,我现在在这苹果园打工着呢,一天是70块钱,一月能出20个工,可以挣1400块钱。15亩地,每亩地每年给我500元,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孟金奇高兴地说。

屯字镇闫孟村去年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招商引资建起了现代千亩矮化苹果密植示范园,流转土地1031亩,涉及农户157户,其中贫困户90户。该示范园是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给群众按小麦产量计付土地租金,建园、管理过程中群众入园务工,增加群众收入。

现代苹果示范园的建设,可带动闫孟村年增加经济收入达200多万元。而如今,对于闫孟村党支部书记李娟而言,这仅仅是帮助村里老百姓致富的第一步,她还有更长远、更大的目标。李娟告诉笔者:“去年,我们村上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招商引资建起了千亩矮化苹果密植示范园。主要是想通过土地流转建园,让大家能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然后,在我们剩下的3800亩土地上自己建园、自己发展。”

新闻推荐

“牛人”王建民的“养牛经”

本报记者张文智通讯员郭治斌王瑾“我们老百姓靠在地里刨食,根本致不了富,种地不如搞养殖,养殖不如养肉牛。”王建民就是认准了这个理,瞄准肉牛养殖,独辟蹊径,走上了养殖致富路。在镇原县庙渠乡黎明村,王...

镇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