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由“草根经济”向“丛林经济”的转变

甘肃日报 2013-12-23 19:56 大字

由“草根经济”向“丛林经济”的转变

由“草根经济”向“丛林经济”的转变——庆阳市以人才为依托助推非公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伏润之

面对“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的局面,市场发育不全和人才支撑不到位成为庆阳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两个短板。

谈到庆阳市非公经济发展的路径,庆阳市副市长白振海坦言:“庆阳市作为典型的处于成长期的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非能源产业,特别是发展非公经济,关乎结构调整、关乎转变发展方式。”

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庆阳市也随之出台了庆阳市《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份《意见》中整合了31条优惠政策,其中,依托人才力量助推非公经济发展无疑引人注目。在庆阳市决策层看来,解决人才制约是破解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瓶颈的一把“金钥匙”。

12月11日,冷空气刚刚过境,清冷的早晨,庆阳市街头的行人并不多。庆阳市工商局干部权有让却一大早来到了西峰华兴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驻企业帮扶干部,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一年多。

为协调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庆阳市确定116名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包括工业、商贸流通、建筑、交通运输、投资类企业及农业合作社等120户非公企业,权有让就是其中之一。

一年多前,权有让来到华兴后发现,企业管理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在他的帮助下企业建章立制,修订了36种规章制度,上至董事长下到门卫,均责任到人。华兴公司原来的分公司之间业务时常“打架”,在权有让的帮助下,企业顺利组建有限公司,由粗放式管理转为现代化管理。目前,以“华兴”为标志的美食品牌在庆阳已经叫响,企业资产达到3亿多元。

这些帮扶干部在企业里不是走走过场,都是实实在在地在干事。

距离华兴几条街道外,就是东方百家超市,这个庆阳本土连锁超市目前营业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是庆阳市百货业的龙头企业。在副总经理东方旭看来,本土百货超市之所以可以不断成长,主要依靠管理和人才。“本土企业在发展初期,难免会遇到人才瓶颈。很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超市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随着全国甚至跨国百货超市不断进驻,我们发现,对于超市来说,一个懂得管理的人才堪比一个新开的门店。”

东方旭说,最初我们也不重视引进人才,每年进入企业的大学生只有一两个,而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已经占到企业管理层的40%以上。

为了鼓励大学生在非公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庆阳市对大学生首次自主创业成功,连续经营6个月以上且继续经营、带动就业成效显著、纳税情况良好的前500名,每人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1万元;对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的,财政扶持三年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每人每月1500元。截至今年10月,累计已有1300名大学生进入非公企业就业或创业,对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并非只有城里人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在发展非公经济的过程中,城乡对于人才的渴求一样迫切。

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从2011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后都会举办大学生返乡创业座谈会,最主要的就是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孟坝镇一位负责人说得很朴实,项目可以争取、政策可以优惠、资金可以协调,但最终得有人来干。

33岁的吴鹏就属于返乡创业的典型。他放弃了深圳的工作,来到家乡办起了养殖合作社。他说,自己在山东等地观摩过养殖业,一次,他看到一个山东农民往安徽调拨了20头西门塔尔肉牛,收入15万元。“如果我们的家乡也能像这样搞规模化养殖,农民很快就能富起来。”创业初期,县政府有关部门专门协调各类贷款90多万元,用于支持吴鹏的养殖合作社。

有了资金支持,吴鹏心里有底了。

2012年,养殖场总投资480万元,新建了生活区、办公区、精粗饲料存储场及存栏500头暖棚畜舍5座。当年10月,购进当地“庆阳驴”170多头,2013年1月和5月底分别出栏,平均每头净利润达1300多元,获利22万元。2013年4月底,购进西门塔尔肉牛和“早胜牛”180多头、“庆阳驴”100头,开始养殖育肥,计划12月份育成出栏,预期纯利润达60多万元。目前入社成员达35名,带动就业人数达到20名。

庆阳市市长栾克军得知吴鹏返乡创业的消息后,专门给这位年轻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这样说:“当前我市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大的障碍是小富即安的思想,最大的瓶颈是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最缺乏的就是像你这样有知识、善经营、能吃苦的能人来带领。”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庆阳市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60377个,新增市场主体8635个。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15%,占GDP的28.8%,吸纳社会就业18.56万人,新增3万多人。

庆阳市工信委主任白恒玺认为,对一座资源性城市而言,地方工业发展滞后导致非公经济所占比例偏低是事实。引进,不仅是引进资金,更应该引智。

白振海表示,庆阳市非公经济近年发展较快,但是与省上的要求相比,总量较小、质量不优、结构不合理、融资难等问题依旧存在。“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的局面是庆阳市面临的现状,市场发育不全和人才支撑不到位成为庆阳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两个短板。努力培育健全的非公市场体系的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庆阳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庆阳市起草出台了《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将非公有制企业对市、县区财政新增贡献的20%,用于分级设立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列支“一区四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创业促就业资金3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工业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

围绕破解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推动融资平台建设。全市经主管部门批准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的各类准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208户,注册资本48.75亿元。形成了以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为主体,地方新型融资平台为补充的新格局。

据了解,庆阳市力争到2016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6%以上,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实现从“草根经济”到“丛林经济”的转变。

新闻推荐

搬出大山奔富路

搬出大山奔富路搬出大山奔富路本报通讯员李宏岳慕诚近日,在镇原县平泉镇马洼村一处院落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村民姜明禄一家人正忙着给儿子筹备结婚事宜。“从山里搬到塬上,种地、吃水、行...

镇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