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红故事 游击队里的娃娃班

兰州晨报 2019-10-21 10:33 大字

当年,刘志丹领导游击队在陕甘边界展开对敌斗争,组建了一支少年武装——红军少年先锋队,他们共有十几个人,大些的15岁,小些的才十一二岁。在党的领导下,这支少年武装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留下了一系列传奇故事。

1931年,十多个穷苦孩子陆续投奔到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他们大都十三四岁,最小的小柱子只有11岁,都嚷着要参加游击队打仗,就这样游击队里有了个“娃娃班”。

1932年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举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授旗典礼大会。会上,谢子长宣布“娃娃班”改名为“红军少年先锋队”。

别看这些娃娃们年龄小,打起仗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敢打敢拼。有一次,15岁的少年先锋队队长王有福在睡梦中惊醒,他听到附近艾蒿洼村一带传来枪炮声,立即叫醒小伙伴提着小马枪、大刀,飞一样地冲到艾蒿洼山梁上。向下面一望,一支国民党军队正向村里的游击队驻地发动进攻,黑压压一大片,机枪“突突突”地响。巧得很,这支队伍正在他们的脚底下。王有福立刻下令:“狠狠地打!”于是,子弹、手榴弹,土块、石块一起飞向敌人阵地,敌人以为游击队抄了后路,一下子乱了阵脚。趁着这个机会,村里的游击队马上反击,消灭了敌人。

1935年10月,直罗镇战役打响,红军少年先锋队的孩子们配合正规军作战。一开始,他们看到敌人炮火密集,许多红军战士牺牲的场面后急得要哭。紧急间,小柱子看西北风刮得猛,忽然心生一计。他们用干粮袋装上细面子土,摸到敌人阵地后面,把细面子土向空中扬撒。西北风吹着尘土向敌人阵地飘去,像浓雾一般,搞得敌人睁不开眼,打不准枪。小战士们趁敌人大乱,一阵手榴弹扔过去,敌人的机枪变成了哑巴,火力点被拔掉了。

后来,红军少年先锋队发展到300多人,全面抗战开始后,这些小战士又奔赴抗日战场,立下了许多功劳。

摘自《少年文摘报》

新闻推荐

正宁县累计新改建卫生厕所3400座

本报讯(通讯员刘效国)今年以来,正宁县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政府补贴、典型示范、先进引路等办法帮助农民将公...

正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正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