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喜民“种”出红火日子

陇东报 2018-10-08 01:00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张丽娜

金秋时节,走进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菜农们在蔬菜大棚中忙碌,丰收的喜悦尽显脸上。

“今年,我承包了6个菜棚,日光温室棚2个、钢架大棚4个,收入了8万元。和以前相比,现在全家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菜农路喜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以前,路喜民和妻子经营着家里仅有的几亩山地,遇到丰收年可收入1万元,遇到旱年仅能收入几千元,家里两个孩子上学,加上生活开销,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怎样才能走出种植结构单一、收入低下的困境呢?路喜民一度陷入沉思。

2014年,路喜民看到村上群众承包大棚种菜收益不错,抱着试试的心态承包了两座蔬菜大棚。一开始,路喜民不懂蔬菜种植,技术成了“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一边向其他菜农请教一边自己学习。他利用闲暇时间通过书刊、网络、电视等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慢慢地,他对蔬菜种植知识有了系统地学习,也掌握了一些普通蔬菜的种植技术。通过路喜民的不断努力,再加上县蔬菜站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他的大棚蔬菜种得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

“去年县政府投资在罗川建了40座钢架大棚,采取菜农承包大棚的形式,经营管理发展蔬菜产业。菜棚一次承包3年,每棚2400元,现在种一棚菜只需投入3000元,大大节省了成本。钢架大棚一个棚菜大概有1.5万元的收入,日光温室一个棚大概有4万元的收入。”路喜民说。

现在,作为村里的种菜大户,路喜民不仅自己种得好,还是农民专业技术员。他经常指导其他菜农种菜,教授他们种菜技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县蔬菜站的技术人员每周来一次,开展专业培训,为菜农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保障。

在种植蔬菜的基础上,路喜民还尝试在大棚里种植花卉。他借助网络不断学习养花知识,什么花需要什么肥料,什么花适宜什么样的环境,把这些弄得清清楚楚的,不仅花的成活率高,销路也。

新闻推荐

三嘉乡产业扶贫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本报讯(通讯员燕超)近日,走进正宁县三嘉乡,青山环绕,田园似锦,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连片的中药材绿意盎然,瓜果桃园清香四溢……让...

正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正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