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正宁香包

兰州日报 2018-07-22 03:21 大字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1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存。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勤劳质朴的正宁劳动人民,创造了具有礼仪佩带、装饰审美、定情馈赠、生活实用等功用的民间刺绣工艺品——正宁香包。

正宁香包古称香囊,民间也叫“荷包”,为刺绣工艺品,源于战国时期。很早就受到“影子”艺术的影响,具有实录性和实物性,真实形象的记载了这块黄土地上先民们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正宁香包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刺绣工艺品。《礼记》云:“五采谓之绣。”正宁香包即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手工刺绣而成,做工精细,针黹细密,堪称一绝。制作中,早期多用纸剪成花样,先贴在粘褙的布上,然后绣花。构图饱满,均衡,层次分明,形象突出,色彩斑斓,具有浮雕之美。后来多用香头或竹签、铅笔、毛笔、圆珠笔等直接将花样描绘在粘褙的布上,用均匀的线条勾画出要绣的轮廓。有的边绣边画,有的画完整后再绣。绣法根据所要表现的不同主题,分为平针绣、补绣、纳纱绣、链条绣、长短针绣、绕针绣、弯针绣等,其纹样有蟠虺纹、龙凤纹、八卦纹、瓜果纹、花鸟纹、禽兽纹、五毒纹等。正宁香包虽然没有苏绣、湘绣、蜀绣那样细腻精巧,但却具有前者未有的古朴、粗犷风格,透着一种民间艺术的神韵。如果把前者比作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正宁香包就是一幅泼墨写意画。

正宁香包从狭义角度讲,是指里面填装了具有杀菌、避秽、除潮功能的雄黄、艾叶末、冰片、麝香、苍术等中药材,外表绣以各种图案的实体造型工艺品。从广义上讲,既包括实体造型香包,又包括没有填装料的各类刺绣工艺品,如刺绣枕顶、鞋垫、肚兜、帽子、披肩等;从使用方法上可分为服饰类、枕类、包类、挂件类、摆放件类、实用类六大类;从文化内涵上,又可分为五类,即图腾崇拜类、爱情婚姻类、祈福求安类、贺寿延年类、避邪消灾类。

正宁香包造型精美,寓意深刻,种类繁多,是内涵丰富的民间艺术宝藏。它涵盖的文化形式大体分为民间神话传说、文史作品人物、宗教故事人物、花鸟鱼虫、民俗文化、时代主题六大类。它一般巧借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汉字谐音,通过借喻、象征、借代等手法寄托种种含义,它的一景一物,都浓缩着一个美妙的传说;一花一草,都寓意着一线美好的情思;一山一水,都折射着生活的真谛,跳荡着大自然七彩斑斓的阳光,真实地反映出了陇东黄土地上的万种风情,可谓一部民俗文化的丰厚史鉴。

正宁香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它不仅孕育了黄土文化的萌芽,俱有小、俗、精、巧、奇的古朴素雅的原始烙印,承传中又从诗词、故事、歌谣、器乐等民间文化中吸取了营养,使其技艺日臻完善,形成了凄美婉约的构思意境,富贵华丽的外在形式和动静互补的思维艺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正宁香包在工艺上大胆吸收苏绣、蜀绣、湘绣的一些针法和纹样,突出了细腻、素雅、精巧、美观、实用,尤其是里面填装了具有杀菌、避秽、除潮功能的雄黄、艾叶末、冰片、麝香、苍术等中药材制成的枕顶、鞋垫、肚兜、帽子、披肩等工艺品受到众多客商的好评,给浩如烟云的民间艺术涂上了一种亮色,成了游客们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正宁香包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之林中一朵艳丽的奇葩。1987年,法国法中友好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皮埃尔·吉莱姆和夫人瓦西埃尔专程来正宁考察香包产品。1988年,香包《金鱼》、《五福庆寿》、《童子拜寿》等作品荣获“88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一等奖。1989年,香包《人面桃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正宁县被文化部门评为“全国工艺美术优秀组织奖”。1990年6月,正宁香包产品应新加坡商会的邀请赴新加坡参展,受到了外国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1991年,作品《小布老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民间艺术研究室主任靳之林多次来正宁考察,称赞正宁香包为“活的文物”、“正宁香包香天下”、“正宁香包天下第一”。

□师正伟

新闻推荐

孤胆英雄——王德义

王德义,正宁县永和乡寺村人。1912年生。正宁县早期党员。因排行老九,人称王九九,从小性情刚烈,胆量过人。1932年,刘志丹率中国...

正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正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