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新风吹去旧俗“雾霾” 正宁县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枷锁”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张丽娜
宣传引导润民风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闲暇时喝酒、打牌、闲聊的少了,读书、看报、健身的多了……近年来,正宁县以治理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为抓手,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狠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之风,在全县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
“这是《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请你们仔细阅读,结婚彩礼不要高于6万,婚礼要简办……”在正宁县政府服务大厅,正在为一对新人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小王将倡议书递给他们,并耐心嘱咐。
正宁县成立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领导小组,指导乡镇、村(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此外,县文明办将移风易俗和文明评选联系起来,对出现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家庭,取消文明家庭、民政救助等评选资格,以此促进新风尚形成。
正宁县还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美德少年、“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零彩礼”等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对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形成警示效应。针对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情况,倡导婚事彩礼最高不超过6万元,杜绝互相攀比。正宁县文明办联合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举办公益相亲大会,提倡农村青年树立“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新型婚恋观。
村民自治谱乡风
正宁县农村普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的形式,让移风易俗变成了常事。“婚丧嫁娶从简莫从奢,勿好大排场而负债,莫迷信莫贪婪”,不仅成为村规民约中的规定,而且在村民的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
“以前红白事办得简单了别人会在背后说道,现在不会了。”永正镇上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喜怀说,以前贺寿要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如今随着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买个蛋糕贺寿表达心意成了很多人的新选择。李喜怀表示,自己支持孩子选择新的方式结婚,不办宴席,带头倡导移风易俗。
2013年,永正镇南住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了“宴会厅”,村上的红白事全部都统一在“宴会厅”办。南住村村主任高秉正说,红白理事会成立后,村民办红白事的场面明显小了,最多20桌,每桌标准在310元到320元。村里过红白事不收礼、
重节俭已成为村民的习惯和村风,这不仅杜绝了铺张浪费,减轻了村民人情消费负担,还省下了精力和开支。
榜样引领树新风
“蒙家真是走好运了,没有出一分钱彩礼就娶回了漂亮懂事的新媳妇。”榆林子镇的蒙锋刚和李彩霞结婚“零彩礼”引领农村结婚新风尚的事,成为未婚青年学习的典范。
“破了旧,就得立新,否则,陋习就会像烧不尽的野草随时重生。”正宁县积极推进村规民约“软制度”建设,通过梳理族规、村规、行规,结合村内当前存在的问题、禁令、倡导等,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作为衡量村民行为举止的标准。
“玉芬真是个好媳妇啊,一家9口人,生病的生病,残疾的残疾,要是没有这个好媳妇,一家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在山河镇松树村,提起何玉芬,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何玉芬嫁到高家十几年,一直细心照顾高龄的奶奶、两位生病的叔父、年幼的妹妹,她被村上评为“好媳妇”,成为大家称赞学习的榜样。
近几年,正宁县持续开展了“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美德少年、“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表彰“抵制天价彩礼”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破除婚丧嫁娶等大操大办的“枷锁”。
新闻推荐
本报正宁讯(通讯员张丽娜李建基)正宁县去年以来积极落实政策、优化环境,以信息管理到位、档案转接到位、政策宣传到位、促进就业到位“四到位”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至目前,全县已登记应...
正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正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