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情怀的散文

甘肃日报 2016-07-27 09:49 大字

有情怀的散文

□ 马野

刘政是个有情怀的人,他写的散文是有情怀的散文。这种情怀在他获得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的《泥阳笔记》中得到体现。甘肃省宁县、正宁县一带古称泥阳,是刘政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他的散文集取名《泥阳笔记》,是他多年在泥阳行走中用脚的抒写,用笔的记录。80多篇散文,篇篇都充盈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刘政散文的视角是细密的,用笔是节俭的,走进他笔底的不过20余人。这些人中有自己,有亲人故旧,有被视作亲人的“群众”。写自己的寥寥几篇,写的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独特的个人体验,总会激起阅读者的情感共鸣。写亲人故旧的篇目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春晖西去静无声》和《师傅》。《春晖西去静无声》写母亲从病重到去世的过程,穿插回顾了母亲的一生,以及母爱的点点滴滴。描写细致绵密得让人喘不过气,结构错落跌宕让人揪心,情感丰沛充盈得让人潸然落泪。像是一篇精心虚构的小说,但确实是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散文。《师傅》写自己高中毕业后,被招进国营砖瓦厂当合同工的经历。一个文弱书生在泥水的搅拌、烟火的熏烤、体力的比拼中,艰难的处境可想而知。师傅的善良与仁厚,一点一滴中皆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让刘政终生感念,也令读者感动。刘政写人物的散文中,有灵兰、满堂、高三娃、田栓栓、贺大鹏等一组普通百姓,他们贫困、艰难,有时又刁蛮、难缠。作为地方官员,他有时同情,有时无奈,有时愤怒。但时过境迁,却都是满满的牵挂,甚至自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刘政在国内外的考察游历,不仅仅是乐山乐水,借景抒情,而是以考察者的目光,思考者的头脑,以外部世界的镜子,反观家乡的历史、文化、经济,是一组充满思想力量的情感美文。

散文家、评论家红孩在《对生活的诗意表达》中说,“官员写作,因其特殊的经历和视角,写出的作品更被读者关注。”我想,关键不在于谁写,而在于怎么写。如果把满篇官话当成文学作品示人的话,无论写作者是不是官员,读者都不会买账。假如像韩愈、苏轼、王安石那样去写,数百年之后,人们更多记住的当然是他们的作品,而不是他们从政的经历。难能可贵的是,刘政虽然半生从政,但做人做事,文人情怀不改。他研究政策和观察人生用的是两双不同的眼睛,他写公文与写散文用的是两支不同的笔。他的写作,“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从细节出发,从情感出发,从散文的规矩出发,有着诗意的美学追求”(红孩语)。如果非要说与非官员写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多了一些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观照。正是这些“官气”,使他的散文抒情的时候多了一些理性,议论的时候多了一些感慨,无论写人记事,尽显家国情怀。

(《泥阳笔记》,刘政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文人风骨空灵境界——漫谈《刘海林画集》

□张俊彪今年夏天,我退休重回令人终生都是魂牵梦绕的陇东故乡,扑面而来的尽是极其熟稔的黄土高原的泥土气息以及黄土地里繁衍生息着的缤纷精灵,油然而起的便是黄土孕育生成的人物与...

正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正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有情怀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