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自黄土地的深情 ——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纪实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8-04 21:56 大字

永和镇罗沟圈新农村一角

永和镇罗沟圈新农村一角

惠农贷款支持的永和镇城关村蔬菜基地

惠农贷款支持的永和镇城关村蔬菜基地

正宁县信用联社开展反假币宣传活动

正宁县信用联社开展反假币宣传活动

引语

时光缓缓,幽静而欣然。

六月,黄土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层林覆盖,郁郁葱葱。历久弥新,黄土高原那一孔孔古老的窑洞仿佛一张张高原的巨口,倾诉着一个遥远的记忆,还有贫穷。

这片充满生机的黄土地,正在以华丽的姿态演绎新的美丽。恰逢小雨绵绵,天空一片纯净,我们走进只有在梦中才出现的美丽小城——正宁,那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生息的摇篮和周先祖公刘教民稼穑之地,也是原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宁,地处陕甘交界,东依巍巍子午岭,西临蜿蜒泾河水,南通八百里秦川,北靠千里董志塬,全县10个乡镇,21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43万亩。

由于历史、自然等各种原因,正宁曾经被纳入全省58个集中连片(六盘山)困难县。

多年来,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如同大树深深扎根农村沃土,“沉”到最基层,坚守“三农”生命线,不离不弃,通过夯实信用工程、扶持小微企业等基础工作,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耀正宁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多年来,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依托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重塑农村金融生态,打造了多元化、立体化、无缝隙的支农大格局,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挥洒汗水,共同奋斗,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歌唱勤劳与纯朴向往热烈

……

歌唱麦穗

歌唱我们自己

歌唱晶莹的籽粒在汗滴中蕴存我们战胜了贫穷和苦难

……

握住一只只粗裂的手

丰收的意愿潜入我们情感深处……”

这是一首关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诗,诗中反映了作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民情怀。

为富贵的念想插上翅膀,与“三农”血脉相连的深情,是诠释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领导和职工们使命的最好注脚。

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6年10月份完成一级法人改革工作,同年12月经省银监局批准正式挂牌开业。

“多年来,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始终坚持‘立足当地、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社\’的宗旨,把支农服务与改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提升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信社经营效益改善的‘多赢\’效果。”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效龙说。

截至2014年底,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

艰巨,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三年来,在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帮扶下,下沟村发生了巨变:路通了、水来了、农民住进了新农村,发展有了新思路。

采访中,不少村民极为感慨和动情:“下沟村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县信用联社除了帮我们制定发展规划,还帮我们破解发展瓶颈,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等,这么多干部下来真心实意地帮我们脱贫致富,我们对幸福生活充满信心。”

如今,走在下沟村,无论田间地头,还是乡间小道,到处风景如画,村庄美了,产业兴了,群众富了,晚景怡然的老人和天真无邪的孩子脸上笑开了花。在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帮扶下,“双联”行动为这个平静的小山村平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三年来,下沟村新修了村部,硬化了通村路;发展起了苹果、草畜、中药材等致富产业,发展养殖户10户,办了两个砖厂,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380元;实施了饮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新建了房屋,基本向窑洞告别了;贫困户如今只剩下21户……这么大的变化,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些都离不开县信用联社的帮扶。”贫困户张宝英说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回忆过去的三年,贫困户刘菊梅极为感慨:“下沟村的命运,我们一家人的命运因为‘双联\’行动而发生了巨变。”

项贷款余额达到120689万元,比年初增加21373万元,完成省联社下达计划25000万元的85.5%;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4792万元,比年初增加240万元;实现各项收入16225万元,同比多收337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813万元,完成省联社下达税前利润总额1250万元的225.04%。

截至2015年5月底,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为188550万元,较年初增加23758万元,市场占有份额为36.05%,位居全县六家金融机构之首;各项贷款余额为113789万元,存贷比例为60.35%。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08170万元,占各项贷款的95.06%;农户贷款106290万元,占各项贷款的93.41%;全县累计实现各项收入4897万元,创税167万元,实现净利润327万元。

●破发展瓶颈“双联”村实现美丽嬗变

6月15日,正宁,微风柔柔,雨丝飘逸,到处一派雨雾迷蒙的景色。

我们来到榆林子镇下沟村,这里空气清新,硬化的道路平展开阔,新建的村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人们脸上露出了乐观自信的笑容……三年来,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正在进行的“双联”行动成为助推下沟村贫困群众实现致富梦想的强劲动力。

2012年,甘肃省“双联”行动在正宁大地全面展开。作为帮扶单位的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积极行动,多次深入下沟村调查研究,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心事,与民共谋致富新路子。一时间,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双联”行动,是一场面向贫困宣战的时代宣言。然而,在党委书记、理事长张效龙看来,这更是一场扶贫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很多时候,贫困仅仅是因为“最后一公里”,比如路、水,比如信息、技术,比如资金、项目,往往就是农户通往增收致富、全面小康的关键壁垒。“双联”不仅仅是简单的干部下乡,而是要解决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

下沟村,全村共有550户2484口人,其中贫困户100多户,耕地3352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280元。

“由于自然条件严酷,发展基础薄弱,加之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投入有限,下沟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还较落后。”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监事长封广平忧心地说。

“住房差,60%农户住窑洞;行路难,大多数村道是土路;吃水难,几乎全村人吃水要到很远的深沟里担水吃;增收难,原来以烤烟为主,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窄……这一系列问题是困扰村里人祖祖辈辈的老大难。”52岁的村支书张清瑞无奈地说。

贫困面之广,贫困程度之深,脱贫致富任务之

●信贷惠农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对于农民群众来说,是不变的奋斗目标。但是,当他们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本”。

“农民要致富没有启动资金,就算有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想一想。我们致力于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这一关键问题。”张效龙说。

正宁,地形东宽西窄、东高西低,东部为子午岭山丘林区,中部属平原沟谷宜农区,境内被支党河、四郎河、嘉峪河分割为四塬三川。

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路会刚介绍,近几年,按照县上短期抓瓜菜,长期抓苹果、苗林,在塬面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川区发展设施瓜菜产业,林缘沟边发展苗林产业的思路,县信用联社确立“按地域确定支持重点、按重点配置信贷资金”的信贷工作思路,重点支持种养殖、中药材、烤烟、反季节蔬菜大棚、果品种植生产及仓储、加工贩运等一批有市场、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

“促使全县贫困乡村产业由‘弱\’变‘强\’,群众增收渠道由‘窄\’变‘宽\’,让产业托起农民致富的希望,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张效龙坚定地说。

截至今年5月底,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准市场定位,灵活运用各项信贷政策,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突出信贷支农重点,已累计投放2.06亿元信贷资金。

“这几年,多亏了县信用联社的信贷资金支持,才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在永和镇占地350亩的罗川蔬菜种植基地上,蔬菜种植户路红军笑呵呵地说,“自从2010年种植蔬菜大棚以来,我每年都要从县信用联社贷农村小额信用贷款3—5

万元用于启动资金,年初贷款年末还,非常方便。”

说起蔬菜种植的效益,路红军脸上笑开了花。他说:“如果管理好的话,一个日光温室和两个水泥拱架大棚纯收入保守数字也能挣到3万元。”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罗川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夏季拱架大棚268座,日光温室29座,总投资达到460多万元,大部分农户基本靠县信用联社的贷款支持走上了富裕之路。

盛夏时节,走进正宁的乡镇村组,不论是苹果园里,还是苗林瓜菜基地,到处都是农民卯足劲忙着发展产业的身影……让粮农变果农、菜农和林农是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工作中的“点睛”之笔。

截至今年5月底,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宫河镇中药材种植和销售81户,金额608万元;支持罗川蔬菜种植33户,金额248万元;支持榆林子镇烤烟种植98户,金额735万元;支持山河镇养殖户53户,金额318万元。

同时,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永和镇作为正宁县苹果产业的主产区,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积极推出了“金果宝”特色贷款业务,采取农户联保的形式,2013年确定了2—4人可联保50万元贷款额度,共发放“金果宝”贷款45笔,金额2125万元;2014年确定了2—4人可联保100万元贷款额度,共发放“金果宝”贷款74笔,金额6405万元,额度提高,利率下调,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苹果产业种植、经销、贩运、储藏、纸箱、网套运输等产业链发展的资金需求。

按照省联社提出的“一县一品”金融兴农产品战略精神,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结合县域农

产品发展特点,瞄准苹果产业这块大蛋糕,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巩固农村金融市场地位。抽调骨干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不但推出了支持果品产业发展的“金果宝”产品,还及时制定了易于操作的《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果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积极投入市场推广。

“咱县信用联社就是及时雨,‘金果宝\’办理太方便了,今年果子价好,有了这些钱又能上5车货,能好好赚一笔了。”永和镇果商巩建玲拿着从信用社办理出来的80万元,高兴的说。

此外,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重点支持庭院经济106处和种养大户348户,投入4680万元支持456家以苗木种植产业为主的特色经济建设,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壮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农业现代化水平越提高,对金融的需求就越强烈。”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李斌说,“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将困难和贫穷当成‘敌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打破眼前制约县域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资金‘壁垒\’,最终实现全面小康梦。”

●巧引“活水”为小微企业解“饥渴”

“近年来,正宁县小微企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李斌说,“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县信用联社一直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改变服务方式、开发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较好地改善了当地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在信贷规模上,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小微企业实行了政策倾斜,为小微企业办贷开辟绿色通道,并尽量简化手续,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续贷,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时间。

路会刚介绍,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坚守“支农、支小”的服务承诺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的发展理念,在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倾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761万元,助推了小微企业在正宁大地上生根发芽,使民营经济成为一支不可多得的有生力量。

“要不是县信用联社及时‘放水\’,我们这条‘鱼\’早就搁浅到沙滩上了。”永和种猪场负责人樊金龙说。

提起创业过程的艰辛,52岁的樊金龙感叹不已:“我们的猪场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种蓄舍面积4800平方米,2013年完成土建投资150万元。截至目前,资产总额达到700万元,年均繁育销售长白、大白、杜洛克二元母猪2700头,商品肉猪3000头,为庆阳市小规模猪场及农户提供二元种母猪、三元商品仔猪的核心供种场。”

然而,这两年,全国养猪形势不好,市场整整低迷了20多个月,去年赔了40多万元。从今年4月份,养猪行情逐渐好转了,可是却没钱投资了。

正当樊金龙发愁犯难的时候,县信用联社推

出的农村惠农贷款让他的难题迎刃而解。今年,为了解决玉米饲料问题,樊金龙在原有县信用联社27万元贷款的基础上,又贷出了100万元。

“没有周转资金,一切创业都是空话。每次在关键时候,县信用联社都帮我解决燃眉之急。”樊金龙感激地说。

同时,结合实际,截至今年5月底,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还围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形成以蔬菜大棚、果品、畜禽、绿色食品等为主的种养、产销专业合作社,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1130万元;“企业+农户”的种养殖大户发放贷款3878万元,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投得快、投得准、投得实。并探索信贷业务新品种,有小企业“金伙伴”、“互助宝”和“手牵手”贷款、企事业单位注入保证金担保贷款、重点建设项目贷款等,为全方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和尝试。

●创新服务情系“三农”惠泽民生

随着农业农村产业格局的变化,顺应形势,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农村金融经济的主要手段。

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彭海军介绍,近年来,正宁县农村信用社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上谋出路、求突破,相继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金果宝贷款、旺蓄宝贷款、金种宝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下岗失业再就业贷款等,使农村信贷产品与信贷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对有产品、有市场,无固定资产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和农户,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具体实际困难后,区别对待,对特优企业进行评级授信,最高可授信20万元信用贷款。

“坚守农村,就得以农为本。长期以来,缺本钱一直是正宁贫困地区农民难以脱掉‘穷帽子\’的一个原因,而农民想贷款却又无法提供有效抵押,难以达到银行放贷的条件。”张效龙说。

关于农民贷款抵押难的问题,在政府的倡导下,今年5月份,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赴合水、庆城、徽县学习调研和尝试“三权”抵押贷款,将西坡、山河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的试点乡镇,积极寻求担保公司合作,进行林权抵押登记、评估等一系列操作,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和农户贷款“两难”的问题。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还大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强化引导宣传,以信用贷款促诚信意识培育,始终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破解农户“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主要突破口,已在全县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评定信用乡镇6个,信用村46个,信用户39982户,建立农户资信档案46464户,评级授信39982户,分别占总农户46861户的99.15%和85.32%,授信总额达到106279万元。

目前,在正宁,大多数农民心中基本形成了“用信光荣,失信可耻”和崇尚信誉的精神追求,农民还贷意识、用信意识逐步增强,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后记:

一场雨过后,此时的黄土高原,似乎也在慢慢失去那种棱角分明的粗犷,正在一片片绿茵的蔓延中变得含蓄了,或近或远,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和。

远望子午岭,此刻,格外安静。

正宁,这个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生息的摇篮和周先祖公刘教民稼穑之地,这个具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县,浓厚的历史底蕴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时光在隧道飞逝而过,尘归尘,土归土,过往的繁华散做浮云,尘封的记忆永远留在历史的深处。

如今的正宁,漫山遍野的青山绿树,洋溢着无限的生机活力,释放着无限的精神动力,这个贫困的小县城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而且,我们坚信,在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农惠农的行动中,这只是开始,这种巨变还将继续。

小康梦是群众的梦,必须根植于群众,始终和群众保持血脉联系。张效龙说:“要实现小康梦,我们就必须始终与群众血脉相连,共同为实现致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这无尽流淌,凝重古朴!

新闻推荐

宁正矿区总规划(修编)获国家批复

本报讯(记者燕澜月)12月11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日正式批复宁正矿区总体规划(修编)。这是今年以来继灵台矿区总体规划获批后,国家批复甘肃省的第二个大型矿区。宁正矿区是甘肃省...

正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正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