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霞 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陇东报 2019-08-08 00:51 大字

本报记者 路娜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只有参与他们生活的权力而没有控制的权力,他们会教会父母很多东西,我们需要互相学习才能同成长共进步。”谈起教育孩子的经验,庆城县庆华小学语文教师朱小霞这样说道。

朱小霞任教已经18个年头了,丈夫也是一名语文老师。2003年两人结婚后,很快便有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孩子日渐长大,教育问题上升到了家庭最重要的位置。此前,朱小霞和丈夫都在乡镇工作,因为工作地较远,儿子8岁之前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小学之后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发现孩子很调皮,几乎不跟父母沟通,这让朱小霞很头疼,她开始慢慢跟孩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沟通。朱小霞说:“孩子的世界很单纯,跟他们交流不能急躁,要有耐心和爱心。”

朱小霞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除了平时和孩子积极沟通,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外,她还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有一次,女儿放学回家按门铃的时候,她通过监视器发现女儿跟平时不一样,很生气地一连按了好几次门铃。开门后,朱小霞并没有马上询问女儿为什么不开心,而是以开玩笑的方式跟孩子讲起了她小时候的事情,慢慢女儿的情绪有所缓和,告诉了父母她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原来,女儿在学校因为一件小事情,被同学误解了。经过一番开导,女儿变得喜笑颜开。“孩子的情绪都是写在脸上的,要循循善诱地去开导他们。”朱小霞说。

朱小霞告诉记者,父母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工作上的不顺心、坏情绪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成效。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每天回家前,她总是先自省一遍,坚持不把坏情绪带到家里,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同时,她和丈夫还专门报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学习班,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更多的教育知识,与孩子建立起更好的“良师益友”关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现在朱小霞的两个孩子都已经步入初中,每次孩子学习的时候,她和丈夫都会拿起书陪孩子一起学习。朱小霞说:“我不奢求孩子们将来都能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只要他们学会做人、健康快乐成长就行了。”

新闻推荐

理性看待“慢就业、自由就业”现象

本报记者郑朝静通讯员贺生枝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动力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劳动力市场招聘情况看,“结...

庆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庆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