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荣 从“奔生计”到“干事业”

陇东报 2018-12-29 09:07 大字

本报实习生 陶兴垚 记者 李馨怡

40年前,在乡村,青年们大多没想过离开土地,人们觉得守着田、种好地就是一辈子;在城里,青年人就业要么‘接班’上岗,要么大学毕业服从国家分配。

出生于1977年的张晋荣,刚好处于时代变迁的浪潮中,迎着改革的春风,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从“奔生计”到“干事业”的完美转变。

张晋荣的家在庆城县三十里铺镇阜城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阜城村道路偏僻,信息闭塞,人们住的是窑洞,喝的是囤井水,种的是山坡地,村民们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因为家境贫困,懂事的张晋荣从小就为家里分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小时候我们村不远处是石油工人的住宿区,每次放学我们都会飞奔出教室,到石油工人住宿区的垃圾桶去捡他们扔掉的东西卖钱,有时候还会捡到一些没用完的本子。”张晋荣说。

石油工人新鲜的生活,让张晋荣更坚定了要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的决心。

“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多家庭都是让孩子辍学出去打工补贴家用了。”张晋荣告诉记者,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班里还有50几个人,到初三的时候就剩下30多个了。但张晋荣坚定地知道,自己一定要上学,他不想一辈待在农村里务农,唯有上学才是他唯一的出路,因为在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有了出村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晋荣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庆阳师专,那一年,他们班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大学。

来到大学的张晋荣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依然刻苦学习,因为他知道,唯有努力,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从上学开始我就已经自力更生了,还会给家里寄钱。”张晋荣一脸自豪地说。

大学毕业后,张晋荣没有马上步入工作,而是选择了自费进入西安交大学习。2004年学业完成后,通过全市招考教师考试的张晋荣被分配到庆城县葛崾岘初中任教。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晋荣喜欢上了历史,更喜欢研究当地历史。“我岳父是个文人,家里有很多古书,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看看。”张晋荣说,“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志士云梯》,因为这本书很励志。”

也许张晋荣自己也不知道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给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庆城的城墙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现在看着就像一个土城楼一样,放在当年,那可是抵御外敌侵略的重器。”张晋荣说,他现在主要研究的是对古城墙的保护,在尽量不改变其原有样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每到周末,在城墙上就可以看到张晋荣的身影,城墙根挖的土、城墙里面掩埋的破碎的瓷器摆满了张晋荣的家,城墙周围的住户都知道这个“爱玩泥巴”的老师。

为了更好地研究,2010年,张晋荣申请调职到县旅游局。这下,他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城墙了,他还组织成立了庆城县乡贤文化研究会,找到了一批和他志同道合的人。

如今,张晋荣已是庆城研究城墙历史文化的佼佼者,在2017年更是得到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支持,在城墙研究这一方面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说起这些,张晋荣感叹地说:“以前生活条件那么艰苦, 吃穿都有问题,哪有时间想别的,现在生活好了,就想着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业,也是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甘肃省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G8513)平凉(华亭)至天水段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及监理招标项目、银川至百色国家高速公路(G69)甜水堡(宁甘界)经庆城至永和(甘陕

甘肃省公路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就平凉至天水段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及监理招标项目、甜水堡经庆城至永和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及...

庆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庆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