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爱心洒满扶贫路

陇东报 2018-05-11 01:12 大字

■文/图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锦通讯员张汶江

“快上车吧,我也去高楼乡,顺路拉你一程!”4月19日,下着小雨,路面上湿漉漉的,庆城县高楼乡雷岘子村驻村工作队长张建军一边说着一边帮忙把装满蔬菜等物品的几个大袋子放进后备厢,又顺手打开车门扶着村民上了车。

这些对于张建军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53岁的张建军是国家电网庆城县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收养照顾智力残疾人徐李伍20多年,曾被多家媒体报道。在县福利中心的孤寡老人眼里,张建军“比儿子还要亲”;在贫困学生心里,张建军就是一个“好爸爸”;在他的朋友圈里,张建军是出了名的“爱心大哥”……30年如一日,发生在张建军身上的一个个爱心故事,诠释着这个电力人送人光明、给人温暖的优秀品质。

助学

不让一个寒门学子辍学

“前几天,娃回到家里把新发的奖状扔在桌子上,将自己关在房间,不吃不喝!”宁海苗告诉记者。

家住雷岘子村的宁海苗生活拮据,儿子宁永苗考上高中,由于家境贫困一度产生了放弃学业去打工的念头。

宁海苗夫妇在家务农,无稳定收入,再加上妻子常年体弱多病,儿子每学期一千多元钱的学费对于这个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些困难常常让宁海苗夜不能寐。

张建军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校方和家长表示,愿意承担宁永苗的学杂费。为了唤起孩子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张建军在征得单位同意后,让宁永苗到庆城县供电公司职工食堂就餐,并让公司里的年轻同志与孩子交流,分享大学期间的快乐生活。就这样,在张建军的帮助下,宁永苗重新鼓起了继续上学的勇气,而且学习成绩也在一步步提升。

“多亏了建军的帮助,我儿子才有了这样的进步。”宁海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济困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建军经常来看我们,送衣服送米面油,送锅碗瓢盆,还给我送来药枕,真没想到还有这么贴心的驻村干部。”村民李喜梅老人说。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张建军主动请缨,担任雷岘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他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村里,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上,帮贫困群众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方案,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刚到村里,张建军跑遍了各个村民小组,走访了27户贫困户,精心制定完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当了解到村民李喜梅患有颈椎病,晚上经常睡不好时,便从县城为她买来了药枕。

得到张建军热心帮助的不止李喜梅一人,村民雪秀峰说起张建军对她家的帮助也万分感激。“张队长为我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联系了养老院,这下我放心了,今后也能安度晚年了。”村民雪秀峰一边抹眼泪一边对记者说。

雪秀峰与儿子相依为命,本人年事已高,患有脑瘫的儿子今后如何生活成了她最大的心病。了解情况后,张建军与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衔接,上报相关材料,为他们申请养老院名额。

为了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他与乡政府扶贫专干积极沟通,购买黄花菜种子,协调县上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每天来回跑,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我们早日脱贫,还帮我们打扫卫生、检查线路,更换节能灯,做了很多事。”今年48岁的贫困户宁海银说。

扶志

不让一个弱势群体颓废

俗话说:人穷志短。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

高楼乡雷岘子村贫困户唐红红的丈夫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儿子17岁就辍学在家,所有家庭重担都落在唐红红一人身上。艰难的生活境况,让唐红红显得尤为自卑,走路时也不敢抬头,遇到熟人也不敢说话。

“一定要把这家人‘扶\’起来。”张建军在走访中发现,唐红红家里的窑洞年久失修,遇上雨天随时都有危险。为此,他多次到县、乡相关部门衔接,帮助唐红红家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贷款。如今,唐红红家的房子已经基本建成,正在进行粉刷。看到自己家的日子有了起色,唐红红的腰板挺直了,见了人也格外热情。

“张队长待人热情,群众都喜欢他。”高楼乡雷岘子村党支部书记郑志恩这样评价。

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张建军不断改变工作方法,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经常走访贫困户,嘘寒问暖,注重对贫困户进行心理疏导,让困难群众重振生活信心。

“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群众脸上有了笑容,能够被群众认可,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会一直干下去。”张建军说。

新闻推荐

就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庆阳市开展执法检查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彦臻本报讯5月2日,由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主任李森洙,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光华,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副巡视员单广平等组成的省人大常委会...

庆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