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羊群奔小康 庆城县发展肉羊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本报记者先朝阳通讯员王博雅
庆城县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和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将传统的肉羊放牧养殖逐渐转型为现代化全舍饲方式;同时,利用市场经营机制,加强肉羊繁育和杂交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肉羊养殖科技水平和规模化生产进程,在实践中探索适宜于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养殖模式,全力打造全产业链和企业农户互利共赢的肉羊产业发展新格局。
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建设
庆城县地处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发展畜牧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受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当地牧业效益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如何打破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庆城县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学习考察,决定招引技术势力雄厚、产业化程度高、发展模式先进的企业,形成“龙头效应”,走企业带动山区群众改变生产模式,提升畜牧品质和效益的路子。
今年,庆城县通过招商引资引来甘肃中盛公司。目前,中盛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羊舍17栋,饲草棚2栋,青贮池7座,羊只正在陆续投放中,年底将达到1万只的养殖规模。
据中盛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用地3900亩,目标是通过3-5年时间,把产业园打造成集种羊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当地的肉羊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公司将采取合作式、代养式、参与式和带动式等模式,把当地群众带动起来参与肉羊养殖,预计养殖基础母羊10万只,年出栏30万只,可直接解决就业400多人,带动群众增收3.2亿元。同时,公司通过品种改良、疫情防治、加工销售等手段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带动群众增收。
依托肉羊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如今在庆城县,山区群众纷纷燃起了对新生活的希望之灯。“我用土地入股种草,中盛公司担保贷款我买了20只羊,由公司代为养殖,到明年就能有两万元的收益了。”冯家塬村的孤寡老人车桂琴开心地说。
今年以来,庆城县依托中盛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品牌、供种、饲料、技术、回收”的管理方法,由企业统一投羊,合作社集中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企业统一回收销售,让“土地变股份、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统一品种繁育、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疫情防治、统一屠宰销售”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现代肉羊产业发展体系。
至目前,庆城县新建规模养殖场8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千只良种羊扩繁场30个,千只规模育肥场30个,发展百只规模养羊户1550户。新种以地膜玉米、紫花苜蓿、一年生禾草为主的牧草12万亩,全县牧草留存面积达到68万亩。目前全县肉羊饲养量86.4万只,存栏60.3万只。
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被称为陇东“旱码头”的驿马镇,只见客商的贩运车穿梭在各养殖小区之间,一批批肉羊被装上了运送车。出手了又一茬肉羊的东滩村养殖户闫正忠说:“这些收入都与县里大力推进中盛养殖模式,发展肉羊产业分不开。”
今年以来,庆城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在驿马镇杨湾村开展了肉羊产业扶贫试点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按照“331+”模式带动肉羊产业发展。由农户承贷、中盛公司担保、政府贴息,群众从中盛公司低价购买种羊,合作社全程托管养殖,中盛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高价回收,实现效益共享。“扶贫惠农养羊贷款开启了专门为贫困农民担保、贷款的新路子,搭建了担保、贷款的政策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全县在发展优质肉羊产业上资金缺、贷款难等突出难题。”庆城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庆城县中盛产业园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发展肉羊产业上,县里可为每户群众协调贷款5万元,购羊21只;按照3年一个周期计算,每只羊可产5胎10只羔,20只基础母羊3年总计产羔200只;其中可出栏160只。按照中盛保底收购价,可实现20万元左右收入,剔除养殖等其他成本,农户每年可实现纯收入2.1万元以上,并且有了滚动发展的羊群,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庆城县通过中盛公司提供基础肉羊和保底收购,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社全程托管养殖,通过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管理,降低了单家独户分散养殖效益低、甚至赔本的风险;群众以土地入股,为合作社提供了种植饲草的保障,降低了饲草成本。目前,杨湾村兴富合作社已改扩建标准化羊舍4000平方米,新引进湖羊1449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12月16日,《唐代胡人俑丝路考古新发现展》将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展出100天。据悉,此次展览有展品60余件(套),它们大多来自2001年在四川省庆阳市庆城县发现的唐...
庆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