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水林田湖一体化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南充主城区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将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就地消纳和利用75%的降雨

南充日报 2017-11-22 08:40 大字

●本报记者 易立权实习生 李英杰

南充主城区计划打造成海绵城市,目前相关规划已经出炉。事实上,早在去年,南充市已在顺庆城区清泉坝片区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这绝非铺装透水路面那么简单。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地 消 纳 和 利 用75%的降雨。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包括,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三大方面。

建设海绵城市 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市城乡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科科长郭锡效介绍,南充主城区将融入和突出“海绵城市”理念,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海绵城市的建设,包括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修复以及低影响开发三大方面,因而,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城市打造海绵城市的重要基础。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南充主城区的生态要素总量不足。首先是自然生态系统次生性明显,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其次,城市绿地分布零散,各片区绿地分布不均,江岸绿化和城市绿化系统的衔接不畅,山体水系缺乏互动,植被廊道被割裂,难以形成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此外,由于河道固化,亲水岸线匮乏,岸线绿化不足,滨江公园缺乏联系性和系统性,使得城市滨水岸线未得到充分利用。

郭锡效说,南充这座城市呈带状结构,北高南低,一遇暴雨,低洼地带极易积水,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他说,“总体来看,南充主城区的生态环境较好,但是,生态要素总量仍嫌不足,建设海绵城市有一定基础,机遇与挑战并存。”

渗滞蓄净用排 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根据相关规划,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将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地消纳和利用75%的降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80%以上达到目标要求。

根据规划,到2020年,南充主城区60%以上的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

据介绍,建设海绵城市有三大途径。首先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此外,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比例;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南充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在三大环节、六字方针。”郭锡效说,三大环节就是源头控制、中途转输、末端调蓄。六字方针为“渗、滞、蓄、净、用、排”。渗———下渗工程,减少径流量;蓄———蓄水工程,降低峰值流量;滞———滞水(洪)工程,延缓峰现时间;净———净水工程,生态与工程手段相结合,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用———用水工程,利用人工蓄水,错时调控,缓解水资源短缺,节水减排;排———排水工程,通过大型排水工程,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利用山水林田湖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

建设海绵城市,具体该如何着手呢?郭锡效介绍,将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等方面入手,在南充主城区构建“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的城市海绵体。

根据规划,南充将构建“一江八河”河流缓冲区。结合沿江整治、水系疏浚,建设滨江滨河绿地,作为海绵河流缓冲区,通过保留生态岸线、增加植被缓冲带、建设调蓄设施,实现水生态功能的改善。河道两侧新建绿地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旧城区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划,适当减小绿带宽度,但是不得少于5米。

水体修复方面,首先是人工增氧。利用跌水、喷泉、射流及其他各类曝气形式进行曝气增氧,在有条件的地带可修建橡胶坝营造人工水位落差。其次是生态净化,通过向水体中投放特效微生物菌落、生物促生剂等措施进行水体生态修复。规划在清溪河等河流中,设置太阳能曝气充氧装置,既美观又改善生态环境,再逐步辅以投放生物,重建生态食物链。

岸线修复方面,将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使岸线成为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净化功能的水工结构。

防洪格局方面,构建“蓄洪区+截洪沟+防洪堤”的立体防洪体系。对于受地形地势影响导致的内涝,将抬高低洼处高程,增加可渗透地面的面积,减少泵站等设施的使用,优先利用城市湿地、公园、下凹式绿地和下凹式广场等,作为临时雨水调蓄空间,也可设置雨水调蓄专用设施。

此外,将设置应对超标雨水的行泄通道、山体截洪沟、沉砂池等防护设施,提升管网排水等级,做好排水设施的维护工作。

如何做好雨水利用?根据规划,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鉴于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比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通过这些办法,最终实现新建建筑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改造建筑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5%以上。

根据规划,南充主城区的公园与绿地,将突出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功能,实现新建绿地广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以上,改造绿地广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

道路建设方面,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的绿地内,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这类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的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以实现新建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0%以上,改造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

按照临水景观道路与绿化景观廊道规划,将把玉带路、果州大道、金泉路、清溪路、沁园路、东顺路、机场路、万年西路、万年东路等,作为规划期内重点建设的“海绵城市”项目。

新闻推荐

双向4车道变6车道 杜绝污水直排西河玉带路升级改造工程,将于2018年春节前完工

●本报记者李奎/文陈村铭/图10月15日,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市玉带路改造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机械轰鸣,工人们冒雨施工赶工期……记者从中国五冶南充玉带路改造项目部获悉,玉带...

庆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