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发展新空间 庆阳市推广中盛模式发展现代农业调查
本报记者先朝阳
庆阳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有“陇东粮仓”的美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培育发展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当地传统农业也面临着诸多困局。
近年来,庆阳市围绕创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畜牧强市目标,把发展种植和养殖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如何有效配置现代农业的各类要素,让产业回归市场主体,实现农业与工业的高度融合?庆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认为庆阳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彻底转变,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占比较低等。
2011年,庆阳市立足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可利用饲草资源丰富的实际,决定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中盛集团,在庆阳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中盛公司在庆阳市投资建设3600万只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和庆阳市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建设项目两个项目。到去年底,已完成投资18.5亿元,项目整体运行平稳,成效显现。其中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已建成父母代种鸡场;建成鸡苗孵化中心,引进国内先进的孵化、养殖、生产等成套设备,年孵化鸡苗能力达到4800万羽。在此基础上,建成肉鸡养殖小区36个,年饲养肉鸡能力达到3600万只,同时还配套建成了肉鸡屠宰加工厂、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和羽毛粉、肉骨粉生产线等,实现了肉鸡屠宰加工全利用。
2016年,庆阳市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建设项目启动建设,目前已在西峰、镇原各建成2万只湖羊种羊繁育场1个,存栏湖羊基础母羊1.36万只;在环县建起了湖羊种羊繁育示范场。环县的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也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10月可完成设备安装调试;3万只种羊繁育场和5000只肉羊待宰场也已在建,预计可同期建成投产。此外,位于西峰、镇原、庆城的在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2个万只种羊繁育场也在同步推进,年内均可投产运营。
产业聚集扩张规模
中盛公司实施的“种植养殖横向一体化,实现农业内部有机融合;生产加工销售纵向一体化,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客观上实现了从种养基地,到产品加工,到仓储智能管理,到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一二三产业重点环节建设的一体化,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组织化程度。针对庆阳市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中盛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特有的优势,在做大肉羊肉鸡产业的基础上,较好地发挥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中盛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按照“产业聚集、企业集群、扩张规模、形成特色”的思路,目前已引导扶持贫困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100个,发展社员1200人;建办肉鸡养殖小区36个,年出栏肉鸡3600万只;建办万只肉羊养殖场3个,存栏肉羊1.8万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000户。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公司从产地、品种、饲草饲料、饲养管理、产品加工、冷藏冷冻、分割包装等全产业链实行贯标生产,争取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先后取得了清真食品认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认证等,提高了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公司还依托自身资源,创办肉羊养殖培训学校,将农户培训成合格饲养员,为有参与养殖积极性的农户担保贷款创办养羊场,实现了养殖环节全程可控制、可追溯,生产的产品规格一致、品质恒定。
培育种养大户,提高规模化水平。针对一家一户分散养殖、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的问题,公司在肉羊养殖上,采取“种羊集中繁育、农户整村育肥”的方式,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建成2万只种羊繁育场3个,存栏基础母羊1.8万只,年可提供6.3万只优质种羊,带动全市发展专业养羊村30个。在饲草料基地建设上,通过调减籽粒玉米为牧草种植“整块腾地”,采取订单种植,引导农户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连片种植紫花苜蓿、甜高粱、青贮玉米等有机饲草,建成万亩以上饲草料基地4个。
打造优质畜产品,实现品牌化发展。针对畜产品缺乏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市场认知度低、附加值低、溢价能力弱的问题,一方面,利用动物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加工有机肥,大力发展有机苹果、有机瓜菜,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健康安全的优质农产品;另一方面,立足当地区域特色和农业文化特质,注册了“中盛中有”商标,并借助企业营销渠道和互联网平台,塑造和扩散了当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提升理念助农增收
中盛模式为政府指导服务群众农业生产搭建了有效平台。
——通过示范引导,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随着“中盛模式”的深入推广,镇原、环县和西峰区的部分养殖户持续获得中盛模式带来的产业开发红利,看到了改变贫困现状的希望,增强了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强化科技推广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政府依托企业技术力量和培训平台,建立贫困户专项培训机制,采取基地实践培训、现场示范培训等方式,组织贫困户到企业学习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种羊繁育、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等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将贫困户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进步脱贫致富的能力。
——通过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完善了乡村级动物防疫体系。贫困户养殖的最大风险主要来自疫病防控环节,政府以完善企业动物防疫体系为突破口,通过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的基础设施,补充乡站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分片包干、定户定人,驻村开展防疫工作,逐步完善了全市乡村级动物防疫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构筑了防疫堡垒。
据测算,通过饲草料订单种植、吸纳农户进厂就业、土地流转增收、肉羊代养、有机肥赠送及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等方式,全年带动项目实施区1.73万户农户户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很好的践行了龙头企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企业责任。
——通过饲草料订单种植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公司按照高于即时市场价0.15元/斤的价格与项目区政府签订玉米收购协议,全年带动当地1.2万户农民种植全膜玉米8万多亩,收购当地优质玉米8万吨,增加农民收入2400万元。面向社会收购玉米秸秆9000吨、苜蓿干草2000吨,带动周边1000户农民种植的青贮玉米5300多亩、紫花苜蓿2500亩,累计增加收入860多万元。
——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公司目前累计流转土地4300多亩,涉及农户1500户,土地流转费年均215万元以上,流转户户均增收1500元。
——通过吸收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在项目实施区,公司鼓励当地农民接受培训后进入企业成为产业工人,人均工资水平3000元以上。
——通过安排当地农民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公司全年销售及采购货物的运输,全部交给当地农民成立运输车队经营,2016年累计达到40余万吨、20余万车次,参与的运输经营者达到800余人,增加收入8000万元。
——通过赠送有机肥,帮助当地果农生产有机无公害苹果增收。为改善当地农民种植环境,改善土壤结构,公司向全市8县区1000户果农及贫困户累计免费发放有机肥4000吨,户均减少化肥支出1800元,并对提高果品品质,增加市场销售价格作用明显。
中盛公司的示范和实践,为庆阳传统农业生产传输了新理念。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努力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生态农牧区已成为庆阳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共识。
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庆阳市正通过发展草业(苜蓿、饲用玉米和籽用玉米秸秆青贮利用、甜高粱)—养羊(饲养适合设施圈养的湖羊或以湖羊为母本的湖杂羊为主)—羊肉深加工(龙头企业创羊肉品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羊粪加工有机肥—有机肥进苹果园或菜园(生产有机果、菜),走种养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农牧互补的循环发展路子。在种植业方面,庆阳市不断优化结构调整,青贮玉米、甜高粱、燕麦等饲草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通过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完善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品牌创建、产品营销体系,全市创建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1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6.3%。
同时,借助中盛模式的逐步推广,庆阳市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低碳生态加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加强农业上、中、下游产业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农民向企业工人、农业产业工人和三产从业人员转变,加快转移就业,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庆城倾力打造全民休闲健身阵地本报庆城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杨玉林)近日,庆城县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开工。这个项目是包括体育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和城市规划馆为一体的“六馆合一”城市综合...
庆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