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产品“飞”出山窝窝 ——庆城县开展电商扶贫纪实
让农产品“飞”出山窝窝
——庆城县开展电商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先朝阳 通讯员杨玉林
“春节前后,我们的‘贴字苹果\’在网上一个可以卖到15块钱以上,收入还是很可观的。”近日,记者在庆城县赤城乡黄冢村电子商务网点采访时,网点负责人赵斌弟刚刚在网上接了单。采用淘宝网、手机微信、QQ群发等模式,去年以来,赵斌弟仅苹果销售一项就收入9万多元。
如今,在庆城县,像赵斌弟这样把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政府搭台,助推电商发展
庆城县高度重视电商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电商扶贫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支持鼓励电商企业发展,依托第三方平台,新建了甘肃驿丰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黄土优品”网上商城,在县城北区建立了“庆城县晟兴科技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买多网”,在“三维商城”建起了“庆阳宝源果蔬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网,在美团上新建了“亿杰美食”“三勺辣子”等50多家住宿及美食网点。
庆城县还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圆通、韵达、顺丰等17家物流公司,日投送量达到3000多件,邮政快递已通向了农村,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抓好农产品的质量体系认证,保证网上产品的销售质量,与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产品溯源追溯体系”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庆城县共计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建成了庆城县电子商务中心,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53个行政村已完成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105个,覆盖率达68.63%,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电子商务中心与服务站点的有机结合。
培训实践,储备电商人才
宋小玲是高楼乡高楼村的一名刺绣能手。以前,她在村里开了一个香包刺绣实体店。自从2015年参加了市、县商务部门组织的电子商务服务培训班,让她看到了商机。去年,她主动与乡政府衔接,将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与自己的实体店整合,注册了“庆阳特色香包刺绣专营店”,在微信平台建立微商店铺,并请技术人员装修了店铺和产品上架。宋小玲网店的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诸多一线城市深受欢迎,线下实体店婚嫁用的枕头、绣花鞋、手工布鞋在本地都很畅销。
“那次培训使我大开眼界,了解了电商的基本知识,更让我在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上深受启发。”宋小玲说。
庆城县从互联网知识培训入手,提升农民网络基础知识,免费为广大回乡大学生、“两后生”以及各类协会会员、专业合作社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网上备耕,鼠标种田”。
去年至今,庆城县先后三次聘请阿里巴巴电商专家为本县农民开展“农村淘宝”电商知识讲座,组织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展了12期电商培训,为3000多名农村电商人员和有志青年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奠定了基础。同时,发挥县级电子商务中心技术全面的优势,培训各类电商青年人才2000多人,孵化培育培训电商企业51户。目前,经过中心孵化培训的这些企业已能自行在网上销售自己的特色产品,据统计,这些孵化企业销售额已实现100多万元。
示范带动,发展电商经济
在高楼乡,政府把宋小玲作为刺绣工艺电商经营的示范户,并由示范户带头,在全乡留守妇女中组建起30多名巧手制作团队,利用农闲时间制作香包、十字绣、绣花鞋、绣花鞋垫、布鞋等特色手工品,由电子商务服务点统一回收,不仅保证了货源和质量,而且还增加了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目前,高楼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运营只短短4个月,就已成功交易209笔,交易金额73800元,仅线上交易额就达52800元。
高楼乡惠家庙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的程志智夫妇,看到苹果、核桃、黄花菜、小杂粮等农特产品在大城市十分走俏,凭借在外打工接触到的电子商务经验,在家中开了一个店铺,进行网上销售。去年,在淘宝网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交易额达29万多元,在他们的影响下,周围13户群众也步入了电商行列。
在推进电子商务建设中,庆城县注重典型示范的引领效应,发挥乡村电商服务站服务当地群众,引导农民开展电商致富。在典型引领示范下,以全县51个贫困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庆城县整合乡镇电商和扶贫工作力量,使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上的贫困户基本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的特色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年交易额平均增长20%以上。目前,庆城县从事电商企业59个,从事电商营销群众860户,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记者孙雅彬鑫报讯记者获悉,在旅游业发展中,庆阳市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扶贫,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坚持...
庆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