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庆城迎来“金苹果”时代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张文智通讯员刘万隆
“庆阳苹果果真好”!“庆阳苹果”已经成为一个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而庆城是庆阳苹果的主产地,目前,该县的苹果已经拥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四张国家级认证名片,庆城的SOD 蜜、优质岐伯养生苹果已远销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庆城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使苹果产业发展迎来了“金苹果”时代。
转思路+调结构:农民腰包鼓起来
不久前,记者来到张雄清家,看到红彤彤的苹果透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他眉宇间透着喜悦:“今年亩果园能产万斤苹果,按每斤2.5元,毛收入就有8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至少6万元。”
可是几年前,张雄清一家种植玉米,一年累死累活每亩才收入元。“玉米收入太低!”面对受苦受累不增收的困境,张雄清想起“一亩园,十亩田”的老话,在政府支持下,年他将亩土地全部栽上苹果树。经过精心栽培,去年果园第一年挂果就给他带来4万元纯收入,是种植玉米的8倍。尝到甜头的张雄清,把剩下的5亩地也全都栽了苹果树。
政府引导见成效,产业发展大步走。庆城在全县山区发展山地苹果种植,在中部平原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同时将苹果产业纳入“十三五”农业规划中,形成“苹果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把农民增收的“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年,庆城县苹果产业总产量达到万吨,实现产值再次突破5亿元,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以上。
新技术+新理念:苹果发展有后劲
看到张雄清诱人的收入,同村的李兴光着实“眼红”了一把。去年刚开春,他就将自家亩玉米地也栽了苹果树。“政府给我送来树苗,还怕我技术不行,派来技术员给我指导。”李兴光高兴地说,“现在我也掌握了‘矮化密植\’种植技术。”
在幼园管理上,庆城县苹果试验示范站,积极推广速生丰产示范关键技术、矮化密植技术;在成龄园管理上,全面推行“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和苹果套袋、贴字技术。确保了产品优质、高效、安全。
赤诚乡是庆城县乔化老果园面积最大的乡镇,是老园提质增效工作的第一站。当初听说要在自家的果园搞“间伐改形”实验,李希恒的老伴说什么也不干,“把树挖少了,还能多卖钱,你骗人的吧!”但具有初中学历的李希恒相信科学,同意对自己的乔化老果园进行间伐改造。“老园改造达到提质增效,新园建设发起产业革命,苗木基地从源头保证质量,科技培训奠定人才基础”。这是赵政阳在对甘肃苹果产业发展评判的基础上,结合庆阳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实际开出的“药方”。
通过四年的努力,庆城县已全部完成了老果园剪伐改造,果园总体密度降低,光照条件得以改善,枝类组成发生优化,亩产量增加,果品质量明显得到提升与间伐改造前相比,亩产量实现翻番,效益却能翻倍。这就是庆城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改造使得庆城县的老果园获得了新生,为林果产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互联网+合作社:农民销售没烦恼
庆城积极培育和发展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和发展果业经纪人队伍。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苹果生产合作社多家、专业大户家,建成标准化果品贮藏库多座,培养苹果营销经纪人多人,依托全县建成的多个电商平台,确保了果品营销信息平台畅通。去年的双“”期间庆城的苹果的网上销售异常火热。
庆城县赤诚乡赤诚村张庆安的果业合作社,他的合作社有多户果农入社,年产值多万。“我年成立的合作社,以前的销路也就是二三线城市,自从我们成立了合作社,让我们的‘赤诚\’牌苹果重新焕发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销售量又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的销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场拓宽了近4倍,苹果卖到了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同时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国。”
庆城县果业局副局长,徐巨涛说:“就‘十三五\’末,我们县万亩挂果面积,一亩按元算的话,将来就是亿,农民人均在苹果产业纯收入就可以增加元,加上现在的元,将来仅苹果产业这一项就给全县农民增加收入可以达到到元。”这对全县整体经济发展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在全市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之时,庆城县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聚全县之力,汇万众之智,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实现苹果产业新突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再立新功。
新闻推荐
本报庆城讯(记者张文智通讯员王博雅)近日,记者在庆城县重大项目药王洞马嵬驿民俗文化村项目现场采访时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忙碌施工,本月底景观改造工程将全面完工。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是庆城县招商引资落...
庆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