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钟楼巷
在甘肃的庆城县提起钟楼巷,无人不知。这条巷子是由于有了钟而闻名,还是由于巷子本身就有名,已不好说。不过这条巷子里有一口重达4000公斤的铁钟到是真实的。
尽管生活在这座小县城几十年了,还没有认真地去逛逛这条巷子,这也成了我一个心愿。秋日的一个下午,信步去了这条巷子。只想看一看那些石头垒成的土墙,走一走石头铺成的巷子小道。
记得数年前的一个夏天中午,阳光正好,我去那里找寻一个人。走在那些并太不平整石块铺就的地面上,感觉时间在脚下流过时留下的痕迹,光滑而坚硬。再看看窄窄巷子两边同样是石头垒起的石墙,斑驳而杂乱,但也被风雨打磨的沧桑而富有生机,充满了长久岁月留下的包浆。一些石头由于长期被人用手或被经过的物件磨蹭,更显出了石头的本真,一些则长满了细细的青苔。再看看巷子两边的民居,也是透着岁月的烟火,古旧的门窗,原来的色彩早已看不清楚唯有那些黑和灰色的陈旧,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年轮。走在这样的巷子里,不由得让人觉得回到时光的深处,岁月的深处,似乎有身着不同时代服饰的男男女女在你的眼前流过,他们或肩扛着农具,或提着菜篮,或牵着小孩,或扶着老人。而此时此刻你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在这条巷子里,或是早已穿越在历史的梦境里。
如今几年过去了,再次漫步在钟
楼巷,却人是物非。那些石头垒就的墙很少见了,就连那些铺在巷子里的石头走道也被水泥所代替了。原来在近年的民居改造中,不但一些老房子拆除了,建起了新房或者楼房,就连那些走道,也被用水泥打磨得平整一新。当然这样行走起来是方便了,可就是没有了历史存留的味道,没有了巷子古旧的气息。我穿行在一条又一条巷子里,却再也寻不到那些老房子、老石头土墙、泛着光泽的石头巷子了,我多少还是有些伤感。
其实,钟楼巷是由于有慈云寺铁钟及钟楼才有名的。钟楼巷是与西大街平行的一条街,有两个巷子与西大街和钟楼巷南北交错,它们把钟楼巷与西大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字,使两条街四通八达,又曲径通幽。钟楼修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钟楼基座分两层,底层基座为长方型,二层基座底部为正方形,楼亭为歇山顶,木质结构。铁钟铸造于金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悬挂在楼亭梁木之上,高2.5米,重约4000公斤。腹部铸有大小不等的方格,方格内有两种文字的铭文,下层为“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八个汉文大字,每个大字之间列出一菩萨名,腹部下层铸有铭文、捐资人和铸钟人姓名等,上层内横书56个少数民族文字。经有关专家考察研究,确认为梵文悉昙小字,记载内容为佛教陀罗尼。铁钟,又称梵钟,原为慈云寺院报时集众敲打的法器,渊源于印度祗园精舍无常堂悬挂的颇梨钟,在我国自古即有制作,而大兴于北周时期。
原来的慈云寺钟楼为博物馆的所在地,后来博物馆新建后搬迁。如今通往钟楼的铁大门紧闭,锈迹斑斑地长满了滕草,唯有遗留在门上的“博物馆”三个字还依稀可见。紧挨着钟楼的原房管局的旧址上建起了兰香故居,到也是灰砖青瓦,古色古气,只可惜进入居内,唯有守馆人坐在一张桌子前,冷清了许多。出了故居再回首向钟楼望去,钟楼之上,翘檐飞顶之上,灰瓦落尘,荒草杂生,距今八百多年的岁月沧桑,这座钟楼见证了多少物是人非,岁月更替。还有那关于铁钟来历的传说,都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甚至不仅要问,为何同胞姐妹要化作两口大钟,妹妹留在了庆阳,姐姐却继续南下,落在了宁县呢?是一种警示,一种提醒,还是一种诉说?往昔的晨钟暮鼓,正被更为先进的报时和时间观念所代替。
漫步在这样的小巷子,希望能遇到一段老时光,旧岁月的印迹。听一听地道的本地方言,也是一种弥补,一种回味和享受。除了这些,自然还是汽车声,吆喝声,杂七杂八的声音,渐渐地落在了我的身后。
所幸的是,钟楼巷已被列为古城建设的明清一条街。也许,过不了多久,会再现若干年前的旧貌,但那些石头垒墙,青石铺地的旧岁月印迹却很难再度寻觅了。我不由得想起前不久拟就的一副对联“青石垒墙承载千年风雨,书画增韵陶冶百年人生”。然而,那些承载了岁月风雨的青石,那些以靠青石垒起来的土墙不知道还能不能保留那一份原汁原味。
新闻推荐
蹄的造奖速度,在这寒冷的季节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中奖狂潮。继11月12日庆城县彩民以小投入小分值夺得25万元大奖后,西峰长庆大道销售厅不甘落后,11月16日也轻松夺
兰州晨报讯(记者孟晴云)庆阳中福在线游戏以马不停蹄的造奖速度,在这寒冷的季节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中奖狂潮。继11月12日庆城县彩民以小投入小分值夺得25万元大奖后,西峰长庆大道销售厅不甘落后,11月16日...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