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黑人舞俑滑稽戏俑
【镇馆之宝】黑人舞俑滑稽戏俑
唐开元十八年彩绘灰陶黑人舞俑
唐开元十八年彩绘灰陶滑稽戏俑
时 代:唐代
出土地点:庆城镇
珍藏单位:庆城县博物馆
2001年,庆城县博物馆在庆城镇封家洞村抢救性地发掘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最著名的为穆泰墓。穆泰(661-730),陇西天水人。据出土的穆泰墓志记载,穆泰生前为唐故游击将军上柱国,庆州洪德镇副将、前灵州河润府左果毅都尉。上柱国:唐朝时的一种勋官,多授予军功卓著的将军们;灵州:古州名,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河润府是折冲府的具体名称;果毅都尉,唐宋军事官职名称。黑人舞俑和滑稽戏俑出自游击将军穆泰墓,现藏于庆城县博物馆,均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彩绘灰陶黑人舞俑,通高50cm、重3470g。皮肤黝黑,长发披至颈部,发梢上卷,上扎橘色头带,高眉深目,圆眼尖鼻,颧骨隆起,两腮干瘪,下唇凸起,双耳垂肩,上着圆领窄袖衣,腰系黑带,臀部缀圆形小包,前裙交扎于腰带,后裙下垂至膝窝,两臂屈肘高举,头略偏右,目视右拳,下着紧身豹皮裤,足蹬黑色皮靴,呈丁字步站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舞姿优美,曲线清晰,豪爽奔放。
彩绘灰陶滑稽戏俑,颈部、底座与足底连接处断裂,已修复。通高48cm、重3847g。头戴黑色巾幞,顶部犹如蝶翅高耸,面部表情生动而显滑稽,前额皱纹清晰可见,眼睑下垂,眉棱高凸紧蹙,双目瞪视,两耳硕大下垂,高鼻准扁平上翘,鼻孔大而漏风,下唇前凸上压上唇,口角下弯而凹,颧骨隆起,双肩高耸,脖颈前伸,下颌扁平前凸,高出鼻准,头右倾,臀部左歪,通体呈S状站立。身着粉白色圆领宽袖长袍,后裙受风翻卷,双手笼袖于左腹前,足蹬长筒黑靴,左腿直立,右腿虚步,略呈丁字形站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此俑为“苍鹘”俑。唐代参军戏一般由两个俳优演出,一称“参军”,一称“苍鹘”,一问一答,问答之间,往往是“苍鹘”戏弄“参军”,而参军必须作各种滑稽可笑姿态,语言又必须幽默发噱。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陶俑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催生了唐代陶俑艺术的兴盛;加之唐朝全民酷爱音乐舞蹈;异域的各种风情、衣饰、形象皆为唐人吸纳,成为时尚,亦成为陶俑的表现题材;厚葬风气的日益兴盛成就了唐俑的繁荣。唐代诗人张籍写过一首诗叫《昆仑儿》,对黑人有过这样的描述:“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唐代黑人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呢?根据著名历史学家葛承雍教授的研究认为:一种是作为年贡送往京城长安;一种是作为土著“蛮鬼”被掠卖到沿海或内地;还有一种是跟随东南亚或南亚使节入华被遗留者。大唐雄视天下,福泽四海,周遭蛮邦小国无不折服向往,加之开国之初就定下了开放兼容的国策,天下的货物奇珍更是在长安两市内屡见不鲜。20世纪40年代西安地区出土的唐代黑人俑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唐代黑人俑被不断发现。庆城比邻西安,出土唐代黑人俑也就不足为奇了。
(庆城县博物馆燕宁芳)
新闻推荐
庆城着力拓宽菜农致富路本报庆城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张军剑)近日,庆城县蔡家庙乡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的瓜菜开园上市。在合作社负责人的组织下,菜农们把采摘的蔬菜分拣归类、统一包装,直接在地头过秤,装上...
庆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