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 苹果产业领跑农业“革命”
(接1版)
除此之外,宁县“海升苹果”基地建设中的“五化”特点为:一是苗木良种化,苹果栽植中采用的都是无毒自根砧优质苗木;二是栽培矮密化,就是亩栽种苗198株,比乔化园多160株,比全国目前推广的矮化园多90株;三是生产机械化,对果树生长的各个环节都基本实行机械化管理,如疏花、疏果都是机械化操作,苹果不套袋;四是水肥一体化,通过建立物联网监测系统,进行智能化管护,精准供水供肥;五是产品标准化,用工业产品标准,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实行质量追溯制度。随时在互联网上可直接看到生产现场。同时,为了实现苗木本地化,宁县还建成了3000亩自根砧育苗基地,并按照欧盟标准建设年贮藏5万吨、年分拣20万吨的自动化分拣线1条。
记者了解到,按照海升集团技术要求生产出来的苹果,包装好的9个苹果销售价就是120元。
“在海升集团的引领下,宁县群众接受了苹果矮化的理念和技术,看到了苹果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全县的苹果种植面积从2014年以前的不到30万亩,发展到了45万亩。”宁县果业局局长范宏年说,全县20%的果园按照海升集团的种植管理模式得到了更新。苹果的销售价格也整体有了提升,与以前的价格相比,每斤多增收1元钱,给群众带来了稳定、持续的收入。
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用全球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栽培在最佳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出最高端的苹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宁县实现了苹果产业发展上的一场革命。
为此,宁县打造了现代苹果产业“331+”股份企业的生产基地,总面积1.66万亩,共涉及4个乡镇30个行政村,在产生纯收益的前三年总投资5.45亿元,生产周期30年。其中,海升集团控股60%,投资3.27亿元,负责建园、管理、品牌和销售;政府成立聚农资金专业合作社,把全县的贫困户、非贫困户、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等统一组织起来,入股2.18亿元,占股40%,既作为监事长,监督企业运行,又引入第三方审计,维护所有股东权益,保证土地、资金的分红。
宁县以聚农资金合作社为纽带,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联结在苹果这个产业链上,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
范宏年说:“这几年要在宁县拿地规模栽种苹果的企业或者小老板络绎不绝,群众思想也活泛了,相继自家栽种或入股发展。”
按照“把党建延伸到产业链上”的思路,宁县选派得力的党建指导员,基地成立党支部,各生产区块成立党小组,田间建立党员示范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致富,并研究、指导、探索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借助苹果产业发展,宁县每年拿出3%的产业收益,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奖励股金,对全县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勤劳爱岗、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每人赠股1万元。“现在村风好了,通过园区打工主动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宁县焦村镇西卜村党支部书记卜建明说,产业发展让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弘扬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工作也得到了有力推进。
通过在企业建设全县农民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宁县不仅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户培养技术能人,还把每年入园务工的2000名群众培养成了合格的产业工人,培树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农民。宁县焦村镇村民王村芳告诉记者,苹果产业的发展,让她学到了技术,成了一名园区的熟练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去年实现了脱贫。
宁县明确提出,在苹果产业发展上,到2020年,将实现人均1亩果、户均收入1万元的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通讯员郑倩红)秋日的宁县天高云淡,和盛镇范家村万亩造林点和苗木培育点绿树叠峦,塬面果树带连绵无际,一颗颗...
宁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