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 生态建设造就百姓“绿色银行”

陇东报 2019-10-10 00:40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 通讯员郑倩红)秋日的宁县天高云淡,和盛镇范家村万亩造林点和苗木培育点绿树叠峦,塬面果树带连绵无际,一颗颗油松、云杉长势喜人。

“以前这个村上没有实施国土绿化时,种植成本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大部分山地都是荒地,尤其是每年连阴雨的时候,山地还会出现大面积的坍塌,住在附近的村民更是十年九旱,广种薄收,生活困难。”范家村村委会主任范仲庭回忆说。

要想改变环境,就必须种草种树。2017年,随着宁县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和万亩造林等工程的实施,范家村也积极响应政策,在村子的荒山地带开始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共造林1.2万多亩,如今的范家村早已披上了绿衣,以前逢雨坍塌的撂荒地种上了一棵棵绿油油的苗木。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绿化和荒山造林,如今,宁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9.63%,完成国土绿化89.8万亩,建成万亩示范点22个、5000亩示范点21个、千亩示范点86个,实施道路绿化1300公里,城镇增绿270万平方米。

为了破解以前植树造林“增绿不增收、群众积极性不高”等政策瓶颈,从2012年起,宁县率先开展了宜林荒山高密度造林、苗林结合培育试点,首次明晰了苗林经营主体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极大地调动了各类经营主体及群众自主植树造林、改善生态、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同时,宁县每年还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800万元,进行大力扶持,尤其是对栽植大苗的,按每亩300元的高标准补助,推动实现了山、川、塬全面发展。

此外,宁县还坚持把造林绿化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突出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探索推广了合作组织领办型、客商投资型、农户自主型、村集体经营型、项目驱动型5种苗林培育模式,明确规定农民与企业、合作组织合作经营原则按三七分成,兜底保障合作经营的农民至少获得30%的收益,让群众有了苗木经营、土地流转、务工、公益岗位补贴、公益林补贴等多条增收门路,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路子。

据了解,宁县今年共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15.19万亩,建成和盛范家、早胜清华、焦村樊浩、春荣董家、中村平定、湘乐方寨6个万亩和瓦斜永吉1个5000亩示范点。全县54个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完成新育苗5200亩,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新闻推荐

甜永高速控制性工程天宁沟特大桥合龙

本报宁县讯(记者蒋文艳)9月25日,由省公航旅集团投资建设的甘肃省庆阳境内黄土地区亚洲第二高墩、甜永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天...

宁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