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谱出“和谐曲”

陇东报 2018-11-01 01:01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多亏村上调解委员会及时为我讲明事理,才避免了我和邻居因地界纠纷而产生的矛盾。”谈起村民矛盾纠纷委员会在村上发挥的作用时,宁县新宁镇金钟村村民赵小刚十分感激。

今年8月,金钟村村民赵小刚因为地界纠纷和叔父赵金学闹得不可开交。“拖拉机耕完地后,我在丈量土地时,发现叔父赵金学将我家的30厘米的耕地占用了,于是我找叔父理论,说着说着还吵了起来。”赵小刚回忆说。

就在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村上调解委员会主任杨海刚带领成员及时赶到现场,为他们讲明了事理,并现场用量尺丈量了地界,最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赵金学将占用的30厘米土地退还给了赵小刚,并向其道了歉。

“村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现在成员3人,同时我们还积极邀请村民自治组织及德高望重人士参与,每年调节各类矛盾纠纷15件。”金钟村调解委员会主任杨海刚说。

为进一步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宁县于2017年年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倡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县乡两级通过建立协调会议制度、交办督办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县上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除了经常性听取工作汇报之外,还参与每月的信访接待工作。另外,该县积极加强对县乡村三级289个调委会人员的充实调整,通过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延伸人民调解工作的触角。

针对当前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物业服务等领域的纠纷专业性强、调处难度大、纠纷易发多发的特点,宁县还通过积极探索创新行业调解机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环境综合治理、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管理等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指导各类调解组织及时调处民间纠纷。同时,今年该县还从政法系统中挑选具有丰富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司法行政工作者、公证员、律师从业人员,为60个贫困村配备了60名法律顾问,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协助村组处理矛盾纠纷与信访案件等,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化解处理各类民事纠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据了解,2014年以来,宁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1467起,化解21108起,化解率达到98%。

新闻推荐

省政府督查组督查庆阳市 固定资产投资等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昶昶)10月22日,省政府督查室主任田亮带领督查组前来庆阳市,就固定资产投资等工作进行了督查。23日上午,市委常委...

宁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