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办进村 脱贫致富好门路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0-17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张丽丽

近年来,宁县积极探索以巾帼扶贫车间为载体、以激发贫困妇女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扶贫模式,建成巾帼扶贫车间5个,带动就业妇女群众1.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2100人,年人均增收1.2万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政策有道岗位设在家门口

深秋季节,景色宜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走进宁县平子镇旭瀚扶贫车间,女员工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做着手头的工作,一幅繁忙而又充实的景象……

“看着旭翰扶贫车间带动这么多贫困姐妹就业增收,我打心里感到高兴,装配零件这活儿需要心细、有耐心,很适合女性干,车间的时间安排也很合理……” 刘会琴说。

今年36岁的刘会琴是平子镇西堡村人,车间成立初期,就在该车间从事铆接、测电、装配等工作,目前月工资已由原来的2200元增至3000元,这对于家门口就业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得了。

家住平子镇碾咀村的贫困户刘亚平今年39岁,在旭翰扶贫车间从事铆接、装配等工作。她说,“我们车间生产方式可灵活啦,不仅能在车间工作,而且比较简单的元件组装还可以带回家做,极大地方便了需要接送孩子放学的人群,大家的积极性也高。我一个月最少能挣近2000元呢!”

据了解,平子镇旭翰扶贫车间成立于今年4月,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组装和机内线材加工。

负责人郑锋刚告诉记者,车间对员工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等方面没有过高要求,更适合于贫困家庭的劳动力。目前,车间共有员工227人,女性占95%以上,其中在车间生产的102人,外发到家中生产的125人。有134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在车间打工,83人已脱贫。车间年生产时间约11个月,员工工资实行计件制,月收入1500-3000元,年均可收入2万元左右。

施策有方摸准车间运营模式

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这是甘肃省很多地方贫困妇女现状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今年以来,省妇联主攻产业扶贫,积极组织引导农产品加工、服装制造、轻工纺织等企业到贫困乡镇(村)建立巾帼扶贫车间,为贫困妇女搭建就业平台,实现了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妇女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脱贫新路子。

“脱贫攻坚关键是产业扶贫,建设巾帼扶贫车间,就是为了增加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门路,让贫困妇女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宁县焦村镇海升草莓包装车间就是这样一个扶贫车间。焦村镇街上村贫困户万小丽以前在外地务工,但随着家里老人年事已高,再加上孩子上学,各方面都需要人照看,今年回到家后,看到海升草莓基地车间开设了扶贫车间,她立即报了名,成了一名工人。

在宁县,像万小丽这样有外出务工经历,又有一定务工技能,但因照顾小孩或老人而放弃务工的贫困户有数千人。针对这一现状,今年,宁县积极引导鼓励苹果种植、畜牧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和贫困村组建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并把就业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一方面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工厂招工难的问题,实现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互助多赢。

除了开设扶贫车间之外,海升草莓基地还在采摘基地创新开设了“扶贫田间”,农忙时最多可吸纳100多名当地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很多贫困户不仅挣到了钱,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

同时,经过认定的扶贫车间还将得到多种财政奖补支持。

根据扶持政策,扶贫车间在用地用房及用水用电方面也得到有效保障。

如今,在宁县,除海升基地开设“扶贫车间”“扶贫田间”之外,宁县民兴草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庆新果业公司都已在生产厂房开设了扶贫车间, 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切实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致富有路唤起脱贫致富信心

近年来,宁县鼓励致富能人、龙头企业、陇原巧手等,创建涉及手工编织、特色农产品加工、药品加工、休闲旅游等多种行业的“巾帼扶贫车间”,创新发展“龙头企业+贫困妇女”、“合作社+贫困妇女”、“家庭作坊+贫困妇女”等带贫模式,实现了“巾帼扶贫车间”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宁县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着眼解决贫困妇女文化水平低,“不愿”“不敢”走出去的问题,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的方式宣传动员。线上,利用“宁县新女声”、18个乡镇微信公众平台,各级妇联微信群、QQ群,宣传巾帼扶贫车间就业门槛低、就业自由度大、技术适应性广等优势特点,分享妇女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线下,依托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算账,心贴心交流,引导贫困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积极走进巾帼扶贫车间就业增收。

同时,在建设发展巾帼扶贫车间过程中,宁县注重打造三类典型车间:一是“陇原巧手”巾帼扶贫车间。以米桥镇彩霞香包有限公司、太昌镇伊人绣鞋业有限公司等为重点,集培训、就业、订单制作、网络销售为一体,发展炕头经济、居家经济,辐射带动全县4000多名妇女发展香包刺绣产业,8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稳定增收致富。

二是“海升模式”巾帼扶贫车间。依托全县“海升”苹果发展的有利契机,在焦村镇海升示范园、良平镇宁越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盛镇庆新果业有限公司等建起了巾帼扶贫车间,贫困妇女既通过扶贫贷款或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参与保底分红,又能入园务工,变成股东和产业工人,年收入1.5万元以上。

三是乡村旅游巾帼扶贫车间。以印象义渠莲花池景区、蟠溪生态旅游景区、百花园生态观光园等为依托,引导贫困妇女在景区建办农家乐、销售手工制品、争当保洁员等,带动1200名贫困妇女增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打破了仅靠种地增收的传统思维定式,走出了一条靶向精准、措施得力、稳固长效的妇女脱贫新路子。

新闻推荐

杨雪:“别管我,先救我的学生”

本报记者李馨怡摔倒在地,她浑身是土,怀里还紧紧抱着两名学生……今年6月15日,面对突发的交通事故,宁县和盛小学教师杨雪舍身...

宁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