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镇“331+”模式打造脱贫共同体
■通讯员李建强
本报讯“今年我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除了每年的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还有保底红分,这比以前种粮食好多了。”日前,宁县新宁镇高山堡村贫困户王巧莲说。
37岁的王巧莲,家里7口人,上有82岁的父母,下有3个上学的孩子,全家的收入以丈夫王富荣在县城餐厅和她在村上学校食堂打工为主,家里人口多、支出大成了他家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今年4月,王巧莲听说村上的硕冠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以产业奖补资金的方式吸收贫困户入股,贫困户可以用今年县上苹果产业奖补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前3年入股农户保底分红每亩500元,3年后以合作社纯利润的40%分红,她便在合作社报了名。
“我将家里的3亩土地所享受的产业奖补资金6000元作为股金加入合作社,除了合作社为我每年发放的土地流转租金和保底分红,我还能到合作社务工,这就等于拿了三份工资。”算起奖补资金入股合作社带来的收入账时,王巧莲赞不绝口。
王巧莲所说的宁县硕冠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今年3月,该合作社在新宁镇南桥、高山堡村流转土地500亩,主要经营生态果树种植、苗木培育、果品销售、信息咨询服务等,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栽植、统一管护、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劳力、资金合作入股。
“今年我们合作社,总共投资500万元,新建‘海升\’苹果示范基地500亩,共吸纳16户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合作社理事长朱海荣说,“我们还引进苏州恒秋果业有限公司,由合作社牵头,与农户合作建园,形成产销联结机制,共同打造脱贫共同体。”
“利用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行‘331+’扶贫新模式,让群众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目的就是让群众通过产业合作经营,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共同致富奔小康。”新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剑说。
据统计,至目前,新宁镇已扶持111户贫困户入股海升苹果产业34户。
新闻推荐
有了一技之长,脱贫更有底气 ——宁县努力提高村民自我发展能力
本报记者宋振峰薛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对广大贫困户来说,比起田间播种,脱贫致富的希望种子更要在心里播撒。近日,记者来...
宁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