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研究》序

陇东报 2018-12-27 10:19 大字

范国强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处十分特殊的地方——庆阳,它位于甘肃省的东部,故称“陇东”,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陕甘宁边区,也是千年的古战场,北宋名相范仲淹曾在此金戈铁马、戍守边防,留下中国战争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故,令我十分向往。我曾经去过庆阳七八次,在那里有百余位专门从事范仲淹研究的专家学者,如刘文戈、王钊林、马啸、徐治堂、张多勇……研究的成果十分丰硕。而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就是陇东学院文学院的卢晓河教授。

卢晓河教授是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的深资理事。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身为一位中文专业的女同志,却偏好范仲淹的军事思想研究,从2006年起就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范仲淹知庆州与宋夏战争》《范仲淹戍边战略的儒学特质》《从宋夏战争看范仲淹的国防意识》《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的军事谋略》《古代庆阳民族战争孕育的边塞诗》《北地战争与名将》《北地战争与边塞诗》等研究成果引人瞩目。

2014年,在苏州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之后,她对我讲,准备着手写一部“范仲淹军事思想”方面的学术专著。三年过去了,她捧着20余万字《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研究》书稿问序于我,让我感慨万千,遂写下一些感想,是为序。

边疆经略问题历来广受学界关注。对于北宋名臣、良将范仲淹的军事思想及庆历年间经略西北边疆问题的研究,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较为重视。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从某些方面入手研究的论文较多,有些专著也设部分章节对此问题多所涉猎,而以专著形式,全面、系统地从历史学、军事学、民族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和思想史等多个视角专题研究范仲淹的边疆经略思想及其实践,《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研究》尚属罕见。

今之庆阳,宋称庆州。范仲淹与庆州有着深厚的渊源。庆历元年(1041年),范仲淹知庆州(甘肃庆阳),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宋史·范仲淹传》等诸多文献记载:西夏屡屡犯边,宋军连连失败。范公临危受命,奔赴西北边疆。积极整军改制,择将练卒,筑城修堡,安汉抚羌,屯田实边,实施积极防御战略,增强了边防实力,扭转了宋的被动局面。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议和。神宗时,范仲淹第二子纯仁两知庆州。元丰中,范仲淹第四子纯粹代兄纯仁再知庆州。庆州地方史志对范仲淹父子三人四知庆州的戍边殊勋多有记述,对范氏“将门虎子”的赞誉在庆州民间流传至今,庆州百姓还在府城敬立“范文正祠堂”以为纪念。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都御使马文升重修祠堂,并在碑记中赞曰:“生而为名将相,殁而载在信史,使人仰慕于无穷。”陇东学院恰好位于范仲淹知庆州时的府城所在地,梳理史料、实地考察及民间调查自然有着地宜。因此,由身在庆阳的学者对范仲淹的边疆经略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就有了地利。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历史的经验警醒我们,任何时期都存在着风险,潜伏着危机。每一时期的危机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复杂性、反复性、不确定性是其常态。故而,历史的意义总是具有当代性、现实性。当前,中国迅速崛起,西方世界倍感焦虑,多方围堵,联手制华。因而,研究、汲取范仲淹成功经略西北边疆的战略战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始终不忘忧患,固本培元,富国强兵,维护和平,对于面临严峻国际环境的当今中国,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研究》旨在揭示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主要特质的鲜明性、历史渊源的贯通性、军事战略的前瞻性、政治策略的合宜性、民族政策的包容性、历史意义的当代性。视野开阔,纵横古今,史料丰富,史论结合,在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的研究上有所突破。

研究边疆经略思想重在“思想”。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是自成体系的。卢晓河从范仲淹以备慑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攻守结合、出奇制胜的战术思想,立足胜战、整军改制的军制思想,举贤任能、因材而用的择将思想,教兵而战、恩威两立的练卒思想,筑城修堡、固防阻敌的防御措施,屯田储粮、寓兵于农的后勤保障思想,安邦固本、富民强兵的国防思想,以战止战、维护和平的慎战思想,居安思危、不忘武备的忧患意识等诸多方面,深入论证了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战和”实践,揭示了时代的根由,也展现了历史的逻辑。

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是有深厚思想渊源的。卢晓河认为,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兵家思想、道家思想之源,也有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纵横家思想之源。既吸取了儒家、道家、墨家、纵横家的“非战”思想,反对侵凌战争,力行防御之战,又广泛汲取儒家的仁本思想、兵家的战略战术、道家的以奇用兵、墨家的防御理论、法家的富国强兵、纵横家的军事外交策略,取诸家之长,又据实创新,终能收获御夏戍边的胜利果实。由此,在范仲淹的博大思想之库,每见中华诸家优秀思想之华。

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是富含强大历史功力的。卢晓河采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论述了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对庆历年间消除西北边患、扭转宋军卑弱之势、促成宋夏议和、实现边地和平的重大影响,可谓声威远布,疆场尘清。对于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对后世边疆经略的影响,她则从明朝的寓兵于农到清朝的边地屯田;从林则徐谪戍新疆的垦荒屯田、边关防御,到左宗棠收复新疆、经营新疆、体恤少数民族、形成军民团结抗敌的局面,都作了脉理清晰的论述。卢晓河认为,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特别是范仲淹居安思危、不忘武备的忧患意识,富国强兵、安邦固本的为政理念,平等团结、中华一家的民族思想,备战慎战、维护和平的“战和”观念,时过千年,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由此而论,思想是有生命的,思想的生命力是强大的。这是思想的共时之力,也是思想的延后效应。

《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研究》在研究思路、方法方面也有不少亮点。

对范仲淹的边疆经略思想,学界大多侧重于对单方面内容的研究。而本专著坚持国家视角,全面、系统、集中地从范仲淹在朝、戍边及之后回京理政的不同时期著述的研究入手,细致梳理了范仲淹倡导、实施的积极防御战略及其“战和”实践与寓兵于农的屯田实边、民族政策的安抚诸羌、军事外交的促和理念、边疆经略思想的历史渊源等诸多因素的深层关联,这就活化了有血有肉的丰厚的历史经验。

对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的民族思想,长期以来往往习惯于关照范仲淹的儒家情怀,重点关注其安抚策略。本专著认为,面对夷夏之防的思维,范仲淹则以“王者无外,有生之民,皆为赤子,何蕃汉之限”的民族平等、大一统观念来看待宋夏战争,唯视蕃汉一家,力促民族团结,追求边地和平,实现和谐发展。这是范仲淹对民族主义观念的历史超越,也是本专著研究的新观点。

对范仲淹边疆经略实践的研究,本专著与以往的研究也有不同,不仅仅限于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而是大量运用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史实,深入分析了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的前瞻性、正确性、实践性、历史价值的延后性和现实性。会通古今,才能有用于世。这就为启示当代、筹谋未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

与同类著作相比,本专著还引用了诸多范仲淹的诗词文章。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家陈垣先生同样提倡“读其书且知其人”。这样,颂其诗,读其书,则必论其世而知其人。因此,书中引用诸多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既增添了形象化的旁证论据,也展现了一位戍边儒将的精神情志,从而增强了对其戍边思想的感性认知。

卢晓河教授的《范仲淹边疆经略思想研究》专著出版问世了,我谨表祝贺和敬意,也愿这部专著的出版,成为作者新的起点,在今后的研究之路上有新的进展、新的成就!

(范国强,著名学者,范仲淹30世孙。北京大学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性社团专家评估组组长,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

新闻推荐

让美丽乡村的底色更浓 西峰区以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纪实

本报记者李晓峰通讯员盘小美温泉镇动员群众在米湫公路沿线清“三堆”、整树畦、除杂草;什社乡李岭村村民清除村道两边枯草...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