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 西峰小吃夜市依旧“热”
本报记者 郑朝静 实习生 王富强
口齿留香的炒米粉、回味无穷的烤鱿鱼、香气逼人的卤猪蹄、色泽诱人的麻辣烫……这些隐匿于夜市里的特色美食,无不刺激着吃货们的味蕾。虽然已入冬,天气渐渐变冷,但西峰街头的小吃夜市依旧热闹。
说起西峰城区的夜市,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解放东路夜市,如今,随着市政建设的需要,夜市向东搬迁了200米,改名为九龙路夜市。每天下午5点多,这里就逐渐热闹起来,小吃摊的摊主开始准备食材、锅碗瓢盆以及桌椅,等待夜幕降临。据了解,城区的夜市每天下午5点30分左右开始陆续营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四五点。
11月26日下午6点多,天逐渐黑了下来,在九龙路夜市,记者看到了很多前来“解馋”的市民。这里的小吃种类很多,炸、烤、炒、煮等各种做法的美食一应俱全。
炒米粉是人们在夜市上经常吃的一种小吃,在露天大排档,除了烧烤,炒米粉是人们的不二之选。两个正在吃炒米粉的年轻人告诉记者:“我们是十几年的好朋友,经常一起来这里吃夜市,炒米粉是每次来必吃的。以前上学的时候,有空总会约几个同学到夜市上吃一份炒米粉,在等待时,我们会聚精会神地看摊主们炒米粉。开火爆炒,一口铁锅在他们手中运用自如,米粉在锅中翻滚,锅中带火,我们总会赞叹他们的厨艺。如今我们已经工作,但是依然会来夜市,因为喜欢这里的氛围。”
冬天的夜晚尽管寒冷,但是丝毫不影响小吃夜市的生意。晚上10点多,一个卖卤猪蹄的摊主,十分钟就卖出了四五份猪蹄,摊主告诉记者,经常有些人专门开车来吃夜市,最近生意还算可以,但毕竟是冬天,来这里吃饭的人与每年的七八月份相比还是少了很多。
夜市上的美食很多,每个小摊的老板关系很融洽,顾客随便做坐到任何一家,都可以很方便地将自己想吃的东西都点到位,不必站在小吃街上眼花缭乱的不知道去哪家才好。
近几年,城管部门对小吃夜市进行了集中整治,划片统一管理,使得夜市更加规范化。以前,夜晚的街边摊总是给人留下脏、乱、差的印象,小摊占道经营阻塞交通,造成附近环境卫生脏乱不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美食、感受夜市氛围的同时更关心卫生问题。
记者了解到,原来的解放东路夜市是无序占道经营摊点自发形成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长期占道经营给该处的交通状况、环境卫生造成了很大影响。为此,西峰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将摊点整体搬迁到了九龙商场附近的停车场内,实行“一地两用”,白天停车,晚上摆摊。近期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夜市又向东搬迁了200米,改名为九龙路夜市,新搬迁的夜市井井有条、经营规范。记者了解到,一样采用“一地两用”模式的还有弘化东路夜市和桐树街夜市,避免城区出现“雀斑”污染。
同时,为了给市民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消除小吃夜市脏、乱、差的弊端,今年5月,城管部门还对城区小吃夜市摊点的垃圾、污水收容器配备、油烟净化设施、环境清洁燃料的使用等情况进行了督查整改,使得夜市环境、卫生条件更标准。
做小吃夜市这一行已经27年的第连印告诉记者:“以前,出来摆夜市没有固定的场所,为了多挣点钱,大家都是看哪里能摆摊就去哪里,哪里人多就去哪里。现在进行了统一的管理,摊位也固定了下来,每年只需交付1万块钱的摊位费就可正常营业,顾客反而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增多了。”
尽管夜市在近几年的整改下,逐步趋于规范,成为西峰的一张特色“名片”,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九龙路夜市摆摊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夜市大多数都是临时搭建的场所,所以基本的水电设施很难保证。附近没有取水点,我们用的水都是自己带的,水的用量很大,从家里带来很麻烦。而且,这里的供电也不稳定,一下雨就没电了。”
记者还看到,夜市摊点大多使用的是液化气或者煤炉,在烹制食物时会产生大量火花,因夜市摊点大多地处老城区,建筑密集,电线杂乱,很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张师傅说:“一方面应该配备消防设施,另一方面,摊主们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在烹饪过程中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章志正)11月26日,自然资源部向庆阳市刘园子煤矿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11年11月,为2018年10月19日至2030年...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