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求发展 改善民生奔小康 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
本报记者俞树红
11月25日上午,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专访了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贠建民在接受甘肃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从老百姓衣食住行医教悉数发展变化,介绍了庆阳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
从数据中看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庆阳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1978年仅占全省的4%,2017年接近全省的10%,连续10年在全省排名第二。
——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0.2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9亿元;财政支出从1978年的0.7亿元,到2017年的234.4亿元。
——40年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庆阳老区交通不便、闭塞落后的状况,群众的衣食住行有了质的飞跃。
贠建民说, 改革前,庆阳绝大多数老百姓温饱没有解决,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例,亩产就400斤左右,现在可以达到“吨粮田”,群众已不愁吃喝。过去环县山区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水吃,愁了几代人,现在把黄河水引过来,解决了全市十几万人民的吃水老大难。那时候,绝大多数老百姓住的是十分简陋的窑洞或土坯房,现在普遍住上了宽敞安全的砖瓦房。
在谈到交通时贠建民又说,那时候,我们坐车去兰州,需两天一夜,现在半天就可到达;过去走一趟西安,需要一整天时间,现在只需两小时。从天上说,我们开通了内通陕甘宁、外连北上广的10条航线,架起了连通国内重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空中走廊”。从地上说,修建了1.5万公里的硬化公路,覆盖到了全市所有乡村。仅环县2015年新修农村公路1435公里,相当于环县到北京、到天津的总里程;2011年西长凤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庆阳老区无高速的历史,如今贯通东西的青兰高速建成投用。
贠建民说,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引进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的庆阳附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可容纳186个教学班、8460个学位,为庆阳教育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活力。
从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来看,99%的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一年四季旅游不打烊
在谈到红色旅游时,贠建民说, 庆阳是革命老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红色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郑朝静家住西峰区金江名都的刘女士给记者讲述了她最近遇到的一件事。刘女士上周末去看电影,开场后人们都安静地看...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