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行车情结
■焦敏龙
自行车于我而言,有种特殊情结。上小学时,我家离学校远,父亲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我上学、放学。赶上下雨天没带雨伞,父亲会一手把着车头,一手遮在我的头顶。到了冬天,寒冷的北风从耳边刮过,父亲总会攥着我的手搓一搓。从初中到高中的几年里,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西峰城区的南北,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扩建、发展与繁荣。在我的脑海里,有关自行车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
记得上初中时,西峰区和谐广场刚刚建成不久。那时,在市民的眼里,广场上的喷泉还是个稀罕物。一到周末的下午,为了看音乐喷泉,市民们总要呼朋唤友去广场散步休闲。过去,广场附近有个出租双人、三人自行车的摊点。有一天周五下午放学后,雨过天晴,班长倡议了一次集体活动,大家两人一组、三人一伙,几十个同学骑着租来的自行车,从和谐广场一路向东,一直骑到东湖公园,然后再骑回和谐广场。一路上,二十几辆自行车竖排成一队,场面尤为壮观,同学们有说有笑,同学情谊在那时得以升华。时至今日,同学聚会时,大家仍然会提起那次难忘的集体活动。
上大学后,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与兰州市的地形一样狭长,每次从公寓到图书馆上自习,大约需要步行20分钟。刚上大一那会,觉得很不习惯。大二第二学期,毕业季的跳蚤市场人头攒动,机缘巧合中,我花100元生活费淘了一辆旧自行车,推到天桥下修理一番,就能上路了。
刚有代步工具那会,校园里的丁香花次第开放,香气扑鼻,我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过校园去图书馆,心情好极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五月初的兰州,天气暖洋洋的,植物园里万紫千红,榆叶梅、探春、紫丁香、玉兰、樱花、碧桃、连翘、美人梅等竞相开放。到了周末,约上室友,骑着自行车,免于坐公交车的拥堵,一路走走停停,十分惬意。
工作后,每天上下班、出门办事经常开车或乘坐出租车,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骑自行车的机会。去年去成都,从成都宽窄巷到春熙路,从杜甫草堂到锦里,从人民公园到望江楼公园,选择扫码解锁共享单车,骑行在自行车道上,生意繁忙的商铺、匆忙赶路的行人、喝茶摆龙门阵的老年人……身边是不断闪过的美丽风景。
沿着蓉城的马路悠然前行,各类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风貌及生态景观尽收眼中。
前不久去西安,伴着温柔明媚的阳光,参观完碑林博物馆,顺路从文昌门上城墙租来一辆自行车,骑车游走一圈,空气里弥漫着的青草味儿和各种花香。城墙内是鳞次栉比、青瓦灰砖的历史遗迹和仿古建筑;城墙外是色调明快、颇具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在高高的城墙上骑车,可以说是一次触摸历史的难忘“穿越”。
现在,每天上下班出门前,父亲总要提醒一句“开车慢点”。细细想来,开车与骑自行车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稳驾慢行。而人生,就像骑自行车,不仅要注意眼前,还要目光长远一些,提前关注远处。因为走过的路,有平坦,也会有坎坷;有时顺畅,有时会有障碍。一路上,不能只追求速度,不妨“慢下来、稳一些”。
新闻推荐
■陇东报/掌中庆阳实习生路世玲记者陈思近日,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自己患有甲型(A)血友病,缺乏Ⅷ凝血因子,需终身服用人凝血因子Ⅷ来维持生命,他想咨询血友病患者门诊就诊可享受哪些医保政策?住院费...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