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微公益,大学生的公益新主张 举手之劳做公益新载体 新尝试

甘肃日报 2013-12-03 08:23 大字

微公益,大学生的公益新主张

举手之劳做公益新载体 新尝试

“拍卖愿望”项目志愿者下乡征集农村儿童愿望。 (图片由西北师大团委提供)

本报记者  李欣瑶

近几日,西北师范大学一个名叫“拍卖愿望”的公益项目微博人气很旺,志愿者们正在微博上拍卖今年暑假收集来的1000个贫困留守儿童的愿望。

“我想要一把直尺”“我想配一副眼镜”“我想要一个书包”……就是这样1000个留守儿童的愿望,被团队的志愿者一一收集了起来,他们想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帮孩子实现心愿。

你可以拍下某一个愿望,为孩子实现;也可以向团队捐款,支持他们的资金募集;还可以捐出自己的一件心爱之物,等待有人来买下它,然后用这个钱来为孩子的愿望买单。

这样的项目在西北师大还有很多,大学生把这样的公益行为称为“微公益”,这些微公益项目还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爱·尚\’微公益”项目。这是一群大学生用自己的公益理念,做一种人人举手就可参与的公益活动。

从志愿服务到公益项目的转身

西北师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学生社团组织活跃的高校,其中不乏阳光服务社、小草服务社等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学生社团。

2007年,一个叫做“爱心天使西部助学会”的社团组织在西北师大创立。2011年,这个以义务支教为定位的社团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孩子常年喝生水,有些孩子因此患上了肠胃病。这一小小的发现被志愿者们带回了兰州,他们这样想:“如果给每个孩子一个保温水杯,也许就能改掉他们喝生水的习惯。”经过社团成员的集体商量,他们决定为这个学校的孩子每人买一个保温杯,并为这个计划取名“温暖水杯”。

从那时开始,社团成员每周六晚都会两人一组,挨个宿舍上门收饮料瓶。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社团筹到了第一笔“温暖水杯”购置款2000多元。随着计划的推进,参与这个项目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有很多学生会主动把饮料瓶送上门来,帮助他们完成公益项目。

紧接着,社团又组织了“爱心暖冬”“小小的幸福,关注边缘儿童”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公益项目,这种举手可做的公益得到了越来越多西北师大学生的认可。

几乎是与此同时,由该校学生袁柯发起的为农村老人和孩子免费拍一张照片的“快门三秒钟”项目也在火热进行着。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公益不再是慈善家或者成功人士的“专利”,普通人也可参与其中,“微公益”的理念在西北师大这所有着110多年历史的校园里迅速升温。

很快,学生中产生了更多富有创意的公益项目:号召大学生为大山里的孩子织围巾的“捐织爱,暖童年”项目,倡导环保理念、呼吁旧物再利用的“旧物回家”等等。

西北师大团委书记李勇说:“大学生们富有创意的微公益项目改变了传统志愿服务的固定模式,但是仅仅凭借一两个项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了使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时尚,我们把所有的项目‘打包\’,并为它们打造了共同的名称——“‘爱·尚\’微公益”,想通过这个平台让微公益项目越做越大。”

举手之劳做公益

今年9月15日,“‘爱·尚\’微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当代雷锋”郭明义还专程来到兰州参加启动仪式,并将这个公益团队吸纳为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分队。

从那时起,原本松散的大学生公益活动有了自己的品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参与。

11月初的一天,西北师大的3名志愿者来到兰州市一家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心。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每周都来这里,为正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聋儿讲故事,这也是“‘爱·尚\’微公益”中的一个项目,叫做“阳光宝贝故事会”。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农民工学龄前子女和农村低幼儿童,他们想为这些孩子弥补父母不能经常讲故事的遗憾,培养他们的早期阅读习惯。

项目负责人王古月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年假期,“阳光宝贝故事会”都会启动一个“把故事带回村”的子项目,就是把故事书分给农村籍的大学生,让他们利用假期时间给村里的孩子讲故事。去年暑假,一名康县的志愿者就在自己家开起了“故事会”,每天上午11点准时给孩子们讲故事。有一天早上不到8点,孩子们就跑到了志愿者家里,等着她给大家讲故事。

王古月说:“孩子们对故事的渴望让我们充满了动力。”这个项目从2012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有270多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接受阅读服务的学龄前儿童达到1530人,团队已在兰州市城关区红光双语幼儿园、兰州市安宁区小博士幼儿园等8所幼儿园建立了固定服务点。

“拍卖愿望”项目有着3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据项目负责人丁岩介绍,项目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已经帮助贫困地区儿童实现了1000多个愿望。

在下乡收集愿望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很多农村孩子没有玩具,很多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毛绒玩具,志愿者们把这个心愿带了回来。

经过团队协商,他们决定与中国甘肃高校传媒联盟合作启动一个叫“小熊计划”的行动,为520名农村女童每人买一只玩具小熊。丁岩说:“520寓意是‘我爱你\’,我们想把这份爱传递给她们。”

这520个愿望在微博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买小熊需要的5200元很快就募集到了,志愿者们用这些钱购买了520只玩具小熊送到了陇南、庆阳、天水等地的女孩手里。

也许只是捐出几元钱、也许只需转发一条微博,就可以帮助农村的孩子实现愿望,这种举手就能做公益的风气在西北师大蔓延开来。据该校团委副书记周海杰介绍:“学校目前有此类微公益项目近80个,参与的学生人数达到1.2万余人,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师大学生参与到了微公益实践中来。”

新载体 新尝试

“‘爱·尚\’微公益”项目的新浪微博有1万多名粉丝,“拍卖愿望”的新浪微博共有2700多名粉丝,正是有了这样多的关注人群,这些公益项目才能顺利推进。

微博、微信以及网络等新媒体正是微公益得以实现的重要平台。丁岩说:“在第一期拍卖愿望的时候,我的手机一直都处在刷新状态,要把拍品的信息尽可能发给更多的人,还要不断更新粉丝的出价让大家都知道,虽然辛苦,但是微博帮了我们这个项目的大忙。”

李勇说:“在大学生中推广微公益,就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参与的互动沟通平台。此外,我们还尝试着将大学生的公益活动与专业实践结合,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在公益实践中理解教育规律、认知社会发展、关注人与自然,实现公益活动的专业化、常态化。”

在“阳光宝贝故事会”项目中,吸纳了很多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面对听障和语言障碍的儿童,他们可以发挥特长为孩子们讲故事;“旧物回家”项目汇集了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一些看似无法再利用的旧物,经过他们的精心设计改造,就变成一件艺术品;而在“温暖水杯”计划中有一个向农村孩子普及健康饮水知识的“健康一堂课”,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生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

“微公益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着眼于奉献精神与自我价值、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广泛动员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的生动课堂。”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说。

如今在西北师大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身穿“‘爱·尚\’微公益,你我同参与”字样服装的师生,微公益项目正在持续升温。大学生们的公益热情也带动了很多企业的加入,他们已向“‘爱·尚\’微公益”实践项目捐助60余万元物资,微公益这一大学生的公益主张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新闻推荐

开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新局面

开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新局面【权威访谈】开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新局面——省林业厅厅长石卫东谈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本报记者陈泳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