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寻“陇原煤海第一校”之人才培养战略 记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甘肃煤炭工业学校 龚正刚

甘肃日报 2013-08-20 21:05 大字

探寻“陇原煤海第一校”之人才培养战略

记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甘肃煤炭工业学校

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哪里有煤炭开采的地方,哪里就有“煤校人”奋斗的身影。建校四十年,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2.3万名合格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甘肃省煤炭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不少人成为煤炭企业生产的技术骨干。

不仅在甘肃省,近些年来,“煤校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祖国的西部大地。他们有的人在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华能集团、青海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昊华能源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煤炭企业扎下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岁月;有的人甚至还向非煤炭行业挺进,活跃在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铸管(新疆)金特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八一钢铁集团、伊犁钢铁公司、甘肃酒钢集团、庆华集团、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等大型企业,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工业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被业内人士誉为“陇原煤海第一校”的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建校四十年来,何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煤校人”缘何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我们在走访了偏居白银平川区的这所美丽学校后,深深地感受到,这所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健康发展,既是省工信委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拼搏,带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2010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后,学校领导班子本着“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打造出了一支过硬的人才培养队伍。

中职示范院校不应只注重扩大规模,更应当提升质量。一流的教师队伍是一所职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8月暑期,当我们来到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时,这里已经听不见平日里学生的朗朗读书声。然而,与其他学校大部分老师放假不同的是,煤校有一半的老师正忙于充电。

校长刘胜利说,今年暑期学校组织两批老师进修学习,一批教师到西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并组织到上海、浙江等地高职院校参观学习;还有一批青年教师进企业下矿山,到靖远煤业集团红会一矿实训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断革新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思维观念,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每一名教职工有信心、有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掌握一专多能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煤校”持续发展的征程中,他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为教师的学习、进修、技能提高创造条件。学校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良好教育理念,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勤奋工作,安心从教。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省级、国家级培训,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参加技能培训,同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聘教师与本校教师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暑、寒假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比武和操作技能比武,实施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机制,言传身教,示范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聘请了靖远煤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并定期指导年轻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强技能”的教师培养模式,使教师掌握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一支师德高尚、恪尽职守、技艺精湛、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良好的“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已形成,并向知识型、专业型、研究型转变。

近八年,学校共录用87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近三年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分三批到高校培训教师91人次,选派42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及专项技能培训,其中有2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出国培训,培养选拔专业带头人16人,骨干教师36人。教师中有96人次参编统编规划教材74种,其中36部教材分别被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甘肃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材。有24名教师分别被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和“白银市园丁奖”。

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三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园丁奖——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被省工信委评为“先进单位”。

职校要发展壮大,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是不行的。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发挥品牌专业优势,才能建设一流特色职校

在省工信委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方向日渐明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规模稳中有升,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质量与特色并重,不断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学校制订了《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教学目标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课程考试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

学校重视数字化教学,建设了具有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功能的校园网,建有学校主页和教学资源库。装备多媒体教室54个,仿真实训室4个,教学用计算机达860多台。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90%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开采方法》《矿山机械》等七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煤矿特殊工种仿真教学软件32套,鼓励教师积极制作教学课件,开发精品课程,学校购买专业教学资源,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三年,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企业和中职学校考察学习,邀请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召开校企合作教学研讨会,广泛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企业岗位标准确定课程设置和实训技能项目要求,调整并制定矿山机电等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为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发切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推行 “教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积分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提高,有力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职校的发展不能是封闭的,只有开门办学,塑造高品质的职业教育品牌,才能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全国一流示范性职校

校长刘胜利说:“在示范校建设中,我们不仅加快硬件条件改善,更加注重修炼‘内功\’,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不仅要打造一支有着较强的教学、科研、产教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树立开门办学的思想,走校企合作的路子,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掌握一专多能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教学模式,着眼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带来先进的理念,使学校培养目标更贴近用人单位的需求。

学校聘请靖远煤业集团等煤炭企业21名专家及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探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以采矿技术、矿山机电、地质与测量、矿井通风与安全4个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学校各专业群建设。

近五年,为方便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现稳定就业,学校先后与庆阳财政学校、崇信县职教中心等5所职教中心采用“1+2”培养模式联合办学,由该校推荐就业,联合办学培养毕业生1091人,实现校校联合双赢,取得较好效益,有力地带动地方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依托成人教育函授站和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深入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和联合办学,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大专成人教育每年招生350人左右,目前在校函授学员1134人;学校培训中心每年完成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及岗位工种作业人员培训20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甘肃省煤炭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安全素质,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有人说,质量是职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检验学校办学实力、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正是在“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正向着“立足煤炭,面向社会;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的发展目标,努力塑造全国高品质的职业教育品牌,朝着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国一流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宏伟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直指作风建设打造“三型机关” 严肃纪律、强化约束,打造廉洁型机关

直指作风建设打造“三型机关”严肃纪律、强化约束,打造廉洁型机关直指作风建设打造“三型机关”(接1版)全省各级机关普遍建立了岗位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位制、一次...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