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平:“羊产业让我重振发展信心”

陇东报 2019-10-11 00:35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文 通讯员胡宇飞

“养羊易,养羊难,科学养羊易也难,难也易,如果不细心,再易也难。”在环县毛井镇红土咀村,提起养羊,村民李培平有说不完的道道。

今年50多岁的李培平养了30多年羊,羊存栏最多的时候曾达到80多只,一家人的小日子还算过得去。面对孩子们逐渐进入大学,一年几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让他发了愁。“年年养羊,年年收入低,连孩子的学费都不能承担,养羊致富的路子何在?”

面对窘境,养了多年羊的李培平不敢“换业”。“养了半辈子羊,再干啥,能有高收入?”李培平想都不敢想,只能以养羊支持孩子上学。这些年,他家的年产羔量始终小于出栏量,孩子还没毕业,他家的羊存栏就少了一大半。

政府的新政策改变了他的思路,也充足了他的信心。2017年,环县引进了中盛公司,在全县展开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331+”扶贫政策,发展湖羊产业,面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既可以户托社养享分红,也可以社托户养享技术和信息支持。养了多年羊的李培平第一时间选择了社托户养。

合作社给农户借9只基础母羊和1只种公羊,并且免费提供后期防疫和技术支持,两年后农户只需还回基础母羊,其他所有收益归农户所有。“之前的借鸡下蛋都当笑话听,如今变为现实,想都没敢想。”李培平难掩激动之心。

本以为养了十几年山羊养湖羊一定得心应手的李培平万万没想到,基础母羊才领回来两天,就有几只羊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经过咨询专业兽医,得知是由于他喂羊的草料配比不合理,湖羊一时难以适应。随后给他拿了一些促消化的药。

面对兽医和专业技术员对科学养羊的讲解,李培平当时一头雾水,紧接着就是更加勤奋地学习。为了更好地了解湖羊习性,小学文化的他硬着头皮报了镇上组织的培训班。由于以前没接触过湖羊养殖,很多基础的知识他都不知道,所以他总是贴身装着一个小本子。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他就积极请教,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就这样经过十多天的培训,他对湖羊养殖有了一套清晰的思路。

在李培平的精心饲喂下,“借来”的9只基础母羊第一次就产了17只羔羊,这可把李培平高兴坏了。“甚至比孩子刚考上大学那时候还高兴。”他的妻子黄金花说。面对一个个活泼的小羔羊,李培平恨不得24小时都守在羊棚里,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去羊棚转转,精心看护,除了母乳喂养外,还搭配奶粉补充营养,可最后还是有2只羔羊死了,这让刚尝到甜头的他心疼不已。

尽管村里很多人都说这成活率已经很高了,都快赶上专业合作社了,可一向要强的李培平还是觉得不满意,“这才是83%,专业合作社的成活率都是90%以上。”为了提高成活率李培平又开始学习。他关注了许多网络关于湖羊养殖的直播专家,每天晚上,他都细心地听讲解,还不时地记笔记。

如今,李培平的湖羊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00多只,出栏50多只,年收入5万元左右。说起这两年来的变化,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年时间收入翻了两番。”

2018年,李培平顺利脱贫。“今年,我又种了15亩大燕麦草和20亩苜蓿饲草,羊的草料充足了。”看着羊舍里活蹦乱跳的小羊羔,李培平坚定地说:“坚持养羊,日子会越来越好,小康生活也离我不远了!”

新闻推荐

从地方小戏到陇上奇葩 陇剧60年特别报道(上)

本报记者闫慧实习生唐晓庆它是中国最年轻的新兴剧种之一,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陇东道情。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环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