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 合作社成了农民的“致富靠山”
本报讯(记者陈建宗 通讯员赫元涛)“我们两口子照顾一个瘫儿,下地干活不方便,一年到头收入不了多少钱。听村干部说种草可以增加收入,去年种草都由合作社负责,年底一算账,收入了3万多。”日前,环县虎洞镇砂井子村村民拓廷安欣慰地说。
拓廷安今年40岁,妻子每天要寸步不离地照顾先天性瘫痪的儿子,家里的40多亩地都由拓廷安一人经营,全家的开支都靠他种地所得的微薄收入支持,无一技之长和缺乏劳动力成了他家脱贫最大的“绊脚石”。
去年年初,村干部动员拓廷安参加村上的种草专业合作社,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植了30亩紫花苜蓿。“全是机械种、机械收,还有保底价收购,不仅省时还省力。另外我还种了12亩玉米,平时就锄个草,最后都作为青贮草卖给了合作社。”拓廷安说。
“玉米每吨380元,每亩3吨左右,12亩收入了1.3万元;苜蓿每亩600多元,30亩收入了1.8万元,一共收入了3.1万元。”拓廷安高兴地算着去年种草的收成。
拓廷安参加的合作社就是该村的环县吉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时由该村的村主任拓永明牵头,联合村上几名种养殖大户注册成立,并与甘肃荟荣草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群众相对集中处设立收草站,投资50多万元,购置拖拉机2台、收割机1台、打捆机1台和播种机5台。进行保底价统一收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全方位保障农民稳定增收。
加入合作社头一年,种植户就尝到了“种粮改种草”的甜头,看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民郝海斌和毛守雄每人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在合作社务工,年底每人收入2万元,同时合作社也吸纳十几名群众阶段性务工。
合作社通过补短板、强保障,在选优牧草品种、配方种植、加工存储上全面发力,使草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8年,村上也相继建办了环县乡味缘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环县林盛牧业养牛专业合作社,全村羊存栏达到1万多只、牛存栏200多头,草产业“产销一体化”体系基本建成。
据了解,目前,环县吉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并辐射周边张湾、张大掌、金庄塬3个村500多户群众,全年种植玉米和紫花苜蓿等各类牧草超过1万亩,使种草户户均收益达到4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程茜)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温暖过冬,过一个安康、祥和的春节,1月16日-17日,市地震局帮扶干部深入...
环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环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