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樊家川镇草业铺就致富路

陇东报 2018-05-17 08:58 大字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文通讯员周永蔚

本报讯近日,走进环县樊家川镇郝集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里苜蓿翠绿欲滴,地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梯田里的苜蓿,绿色的是去年种的,覆地膜的是今年新种的。“这些苜蓿,都是企业订单种植的。”郝集村村民郝军悌说,“种上草,山绿了,饲草也充足了,剩余的饲草还可以直接销售给订单企业,这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今年62岁的郝军悌全家6口人,儿子是县城某公司的运输员,儿媳妇带孩子上学,他和老伴在家养羊。30多年前,家里也养羊,但数量少、品种也不好,家里的耕地全部用来种粮,就连坡地都舍不得种草。“那时候想着,能吃饱就是最大的幸福了。”郝军悌说。

现在,老郝家的种植结构变了,40亩地,大半都种了紫花苜蓿,养羊近30只。2017年,他家养殖收入了1万多元。“羊再多养十来只,草料也够用了,今年就依靠养殖脱贫。”郝军悌说。

郝集村村民郝正华种了一辈子粮食,今年,他暂别了种粮的历史,家里的5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紫花苜蓿。“全家6口人,各有各的来钱路,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家兼务农。”郝正华说。

郝正华告诉记者,家里的余粮够吃三五年,种地自己的体力也跟不上了,政府倡导种植订单饲草,他想将家里的耕地全部用来种植商品草,“这样一来,不仅人轻松,还比种粮赚得多。”郝正华高兴地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

据了解,樊家川镇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立草为业”的思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有力推动草畜一体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9万亩,其中梯田种草8295亩。该镇还计划在马驿沟村建立草业公司分站,加强商品草的外销和农户饲草的中转工作。

新闻推荐

许雪梅:脱贫路上有了“好帮手”

■通讯员李钊“我家有4口人,两个长期患病,买药、医疗花销大,但是党的政策好,医疗报销非常到位,还有帮扶干部上门算经济账,制定...

环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环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