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的报道】鲜岔村的新气象
【来自基层的报道】鲜岔村的新气象
本报记者先朝阳 通讯员陈建宗
1月6日,走进环县天池乡鲜岔村,汽车行驶在新修的柏油路上,轻快平稳,以前车过黄土漫天、车内颠簸的情形已成为记忆。村部修葺一新,砖围墙上张贴着惠农政策信息,村部西侧,新建成的村小学在小山坳里显得格外惹眼,村部西南面,一处45亩多的平坦场地已规划建设移民搬迁点……如今,随着***工作的扎实推进,村里的一切正发生着嬗变。
鲜岔村位于环县天池乡南部,距离乡政府41公里,距离县城113公里,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在去年庆阳市贫困村双联扶贫核查评估中,鲜岔村贫困程度位列全市537个村第二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30户513人,占总户数53.3%。
面对贫困基数大、基础设施落后、扶贫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的现实,鲜岔村抢抓扶贫政策机遇,积极与帮联单位和县乡认真对接,科学规划,优先解决老百姓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等基础问题,培育发展养殖产业,使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有了新气象。
“***摸得准,党和政府政策好,给我补了3万元,让我搬出危窑住上了砖瓦房。”指着新盖的三间房,洛岔组李鸿儒老人感激地说。盖房子总共花了7万多元,除去补贴,自己只花了4万多元。他还告诉记者,村里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盖房拉砖运费也低了。家里养了16只羊,2头驴,种了8亩玉米,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日子会越来越好。
走进村民郭世发家,他正忙着给羊铡草。“用电有保障是我最高兴的事。”据郭世发介绍,以前队里58户人,只有一台变压器,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变压器功率小,他家又离得远,每天晚上,灯泡点亮也只是个红丝,更别提电视机、铡草机了。去年***工程实施后,队里新增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现在,灯泡亮了,铡草机、水泵也都能正常使用了,生产生活效率高多了。
“党和政府就是‘及时雨\’,***贷款解了我的愁。”村民张学义说,他的妻子半身不遂三年了,为了看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借了外债。今年他正为没钱给妻子治病发愁时,扶贫贷款向他伸出了援手,他顺利贷到了4万元,及时带妻子去医院检查治疗。
在大山里,新建的鲜岔村小学规整气派,红旗飘扬。校长范鹏凌告诉记者,新学校是在原校址上建的,原来的教室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仅年久失修,还很局促,教室不够用;去年新建后,校舍宽敞了,孩子们有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实施以来,鲜岔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通村柏油路6.9公里,拓宽维修村组道路16公里,实施农网改造213户,新增变压器12台,实施人饮安全饮水工程151处,新修梯田1172亩,实施危旧房改造31户。***也让群众焕发出生产热情和生活信心。去年底,村里完成秋覆膜1700余亩,栽植核桃树100亩,新建羊畜暖棚54处,发放***贴息贷款257万元,产业资金合作贷款33万元。今年年内,村里将建成1处28户148人的移民搬迁安置点,现已完成地基处理工作。
水有了、电稳了、路通了,耕地推平了,住房校舍也都安全了,鲜岔村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新闻推荐
长征精神在路上 ——“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环县侧记
长征精神在路上——“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环县侧记本报记者王莉6月的环县,天空澄蓝高远,绿茵茵的田野映衬着金色的麦田和雄浑的山脊,丰腴而秀美。21日至22日,“重走长征路...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