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好行好心情 ——环县农村路桥一体化建设服务民生纪实
本报记者 张文智 通讯员 李 文
“大路柏油路、岔路砂石路、过沟过河有桥走……”今年以来,环县的大街小巷、山山沟沟都会响起这句歌谣。群众歌唱的,是农村交通建设的成绩,也是环县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情怀。
一脚油,半小时就到家了
环县山大沟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果群众出行还是尘土路、泥泞路,环县与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今年以来,环县建成农村道路1435公里,225个村实现通柏油路,全县油路总里程达到2569公里。
与此同时,环县整合扶贫、交通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农村村组砂砾路和沟道漫水桥工程,目前,已新建砂砾路88条406公里,新建大小桥梁47座。结合去年环县实施的乡村百桥会战工程,全县沟道桥梁已近200座。
农村道路的大踏步建设,给乡村群众带来
了“一脚油”的快节奏生活。老家在环县合道乡陈旗塬村的村民陶建洲,多年来在环县做室内装修,老人在家看管门户。两年前,他已经赚得了一辆小汽车,可提起回老家,还是心里发愁。“雨天稀泥糊涂路,天晴了,要么是雨水冲地坑坑洼洼,要么是近尺厚的尘土,左右走不成,经常把车撂在大路边,再步行十多里才能回到老家。”
今年,陈旗塬村不仅通上了柏油路,还抄了近道。“‘县城—鸳鸯沟—罗家沟—陈旗塬—陶洼子\’一条油路连通了六个村的大动脉,回老家不仅告别了‘难肠事\’,路程还节省了近一半。”陶建洲今年回老家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多了。“一脚油,半小时就到家了,下午干完活回去,第二天一大早赶来上工,还不迟。”
陶建洲的便利,得益于今年环县农村道路大会战。而陶洼子村杨沟门组群众今年最开心的事,是门前有了一座桥。
合道川大河横穿陶洼子村而过,村里群众在河两岸居住,为了行路,杨沟门组的群众经常
自己在河里搭独木椽“架桥”,可一场雨,又得重搭。家住这里的环县某学校教师王旺,虽然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可也到不了家门口,夏季经常发大水,水深不敢过,水过后,泥深不敢过,冬季冰薄更不能过。每当回老家带一些米面等生活品,他都会皱起眉头。“车停在路边,趟水回家,架子车拉着东西,又趟水过河,才能装到车上。”今年,这里架起了一座桥,与路面齐平,这个组的群众告别了趟水过河的历史。
柏油路连接了乡村大动脉
为了让行好路的“血液”遍布全身,环县面对山大沟深的实际,制定了村民小组砂砾路的目标,与扶贫攻坚项目同实施,同推进。环城镇唐塬村两年前通上了柏油路,可沈阳山组的村民还得要走一段“烂土路”,今年,这个组新修了砂砾路,虽然没有柏油路光鲜,却也告别了“泥水路、尘土路、坑洼路”。
通村公路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村里的群众,也缩短了乡镇间的距离。今年7月之前,在环县,所有开车去罗山乡的人,若想再去南湫乡,必须从罗山乡返回洪德镇,再从洪德镇绕甜水镇到南湫乡。今年,环县修通了南湫—南湫沟—罗山乡夕阳洼村的乡际通村道路。如今,从罗山乡到南湫乡仅需30多分钟,比以前至少节省两个多小时。像这样的乡际“快车道”,今年环县就修了9条,缩短乡际里程593公里。
穿山越岭筑天路,。每条路、每座桥,都串联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也联着民心、接着扶贫、融着产业、通向小康。环县车道乡红台村今年落实了27户危旧房改造、28处集流场窖、20处羊棚、1400亩苗林培育、221户农电改造、800亩梯田建设,在群众的眼里,这是历史以来没有过的“大手笔”,在这大手笔的背后,是今年新修的柏油路成换档加速,成了这个村的高功率“发动机”。“要是搁在往年,一场雨过后,十来天车都不能走,料都运不回来,谈何建设进度。”该村主任惠全文说。
新闻推荐
环县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防,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道防线,抽调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能手、律师等专业人员,编入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据统计,2014年,共排查各类...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