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学习《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

甘肃日报 2013-07-23 21:23 大字

学习《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环县第一中学  张育武

学习《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依据孔子的言论编辑而成,其内容源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把这些事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实质上即是对这几句话展开的阐述。其意不但教导我们如何做人,而且从安排次序上还可以看出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先学做人,再学做文。

基于此,全国许多中小学结合经典诵读大力提倡学习《弟子规》。可有些人却提出:如果按照《弟子规》来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把孩子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却吃不开。我们不禁要问:把孩子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就成了大问题;而把孩子变成不守信用、不知孝悌、违法乱纪的欺诈之徒,就是小问题?忠诚、守信、孝悌、遵纪守法难道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做人的标准了吗?传统启蒙教材历经时间的淬炼,之所以会一代又一代地被广泛传诵,就在于其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论理道德实乃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智慧的结晶,其基本内容是无数人生经验、教训的积累。而善于总结,吸取既有经验教训正是人类富有智慧的原因所在。

当然,历史沉淀下来的价值伦理的确存在一个怎样适用于现实环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积极地发展,而不是排斥传统的价值观念。客观存在变了,理论价值观也要跟着变、跟着发展。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历史遗产。我认为,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观念只存在怎样继承发展、升华的问题,而不存在过时,糟粕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秉持着“承接历史以开创未来”的态度来对待既有的社会道德观念,而不应该像俗语所谓“猴子掰玉米“似的,掰颗新的,扔掉旧的,如果我们结合现今的教育思想去传承和发展,《弟子规》不失为一本好的德育教材。

中央党校任登弟教授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如果把孝门打开了,什么人都可以教育好。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营养极为可观。在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当今社会,重学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曾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也曾是领导世界潮流的大富国。所以,无论是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我们的德育教育,都应重视《弟子规》的学习。学好《弟子规》,当可做好中国人。

新闻推荐

吴德刚在环县调研时指出 把双联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课堂

吴德刚在环县调研时指出把双联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课堂本报环县讯(通讯员魏至玉)近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深入联系点环县木钵镇高寨村、八珠乡八珠塬村、环城镇北关社区、环县龙影开发有...

环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