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环县 生态农业兴农富民

甘肃日报 2012-11-02 00:19 大字

本报记者 先朝阳

通讯员 文 璟  陈建宗

深秋时节,在环县北部的小南沟乡杨胡套子村,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芳草连天,丛丛灌木林把山川点染得片片金黄。

村民吴永平告诉记者,以前,由于人为开荒、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这里植被严重退化,周边的山岭一度变成了荒山秃岭。近些年,通过政府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山岭又绿起来了。

据介绍,杨胡套子村坚持退、造、封、育、护手段齐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累计退耕还林还草4190亩,新修梯田2620亩,修建通村沙砾路36公里,如今,村里的生态小环境彻底变了。

2009年,小南沟乡被列为省上首批退牧还草工程试点乡,当年全乡禁牧围栏10万亩,休牧围栏20万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0年8月,该县退牧还草工程正式启动,(转4版)

环县 生态农业兴农富民

(接1版)工程包括退牧还草围栏建设和补播改良两个部分,项目实施中,国家每年为项目区农户补助饲料粮,连续补助5年,折合资金2475万元。天然草场围起“篱笆墙”,农户不仅得到了实惠,而且深切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毛井乡马趟村农民马兴麦感慨地说:“原来冬春时节,一刮风就沙尘乱飞,这两年,草长起来了,植被恢复了,看不到沙尘漫天的景象了。”

小南沟乡陈掌村种粮大户吴建荣家这两年连续新修梯田52亩,他告诉记者,“机推地就是好,保土、保肥、保水,全膜玉米亩产800多斤,比山洼地能多收一倍”。

今年,该县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立县”战略,确立了“七个百万工程”,即每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作物100万亩、绿色小杂粮100万亩,全县优质牧草达到200万亩、羊畜饲养量达到200万头(只)、造林绿化达到100万亩、草场围栏达到600万亩、梯田面积达到180万亩。

樊家川乡慕家河村农民慕永海今年种植全膜玉米48亩,亩产510公斤。慕永海算了个账:按每斤1.1元的市场价,光玉米一年就能收入5万多元,比外出打工的效益好。

环县还采取以草定畜、投放扶贫羊、扶持合作社等方式,发展规模养殖户500户,新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18个、种羊扩繁场和种质资源保护场3个,羊存栏新增10万只以上。目前,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扩大到220万亩,羊畜饲养量达189万头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930元以上。

新闻推荐

环县去年新修梯田15.74万亩

环县去年新修梯田15.74万亩本报环县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郑江)“去年政府给我们新修梯田每亩补助400元,我家修了20亩地。”近日,环县天池乡潘老庄村村民赵成告诉记者,“现在玉米每亩能产900多斤,比山洼...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