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 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编者按】: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著作。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和文明起源的伟大著作。
相传,《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大禹是治服水土的一代圣王,伯益是当时的山林环境大臣。4200年前,大禹治服洪水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华夏山川大地,记录物产风情,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不仅如此,还绘制了一幅“国土资源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将帝国统辖地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
数千年后,当年的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文字中,并流传至今,而那幅古老的《山海经图》却久已失传,要想了解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的真实样貌,破解《山海经》成为了一项历史性的挑战。
《山海经》晦涩难懂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而一对学术伉俪却为此着迷,并扛下了“破译”的重任 ——
“在1997年的某一天,我们忽然意识到一项历史性的任务选择了我们,这就是重现帝禹时代的《山海图》,以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从画面上了解《山海经》所蕴含的人类文明信息……几个月里,我的大脑里装满了《山海经》的每座山,他们甚至不断出现在我的梦中,渐渐地,它们彼此的方位清晰了,并且与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应起来。”
王红旗与孙晓琴夫妇 本文图片均为 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
中国独立学者、博学专家王红旗出生于1946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山海经》研究。1997年,他与画家妻子孙晓琴决定为《山海经》绘制艺术地理复原图。王红旗在参考了多部《山海经》研究著作之后,对《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地理方位进行了全面考证工作,他将《五藏山经》中记载的26条山脉500余座山的地理方位,与当今的每一座山及其相应的水系走向一一对应,这在《山海经》研究史上是首创之举。
同时,妻子孙晓琴根据王红旗的考证成果以及《山海经》所记述的十八章内容,绘制出了700余幅《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1999年,孙晓琴绘制的历史性巨画《帝禹山河图》(面积42平方米)问世,揭开了4200年前华夏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神秘面纱。2003年,两人共同绘制撰写的《经典图读·山海经》出版。
1999年,孙晓琴绘制的历史性巨画《帝禹山河图》,面积达42平方米。
201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再度邀请王红旗和孙晓琴,出版其著作,不仅内容做了修订,还补充了译文和彩图。然而很可惜的是,在《山海经全集精绘》正式出版前,王红旗于2018年因病离世。出版社的编辑为此写下了一段令人动容话:“我一直认为三千年来银河系里最浪漫的事情,就是传说中先秦时期刺史窦滔之妻苏蕙为丈夫所做的回文诗——《璇玑图》,然而直到我遇到了《帝禹山河图》! 我亲眼见证了最浪漫的组合,以及其共同创作的系列成果。”30年的研究之路,从知命之年走到古稀之年。如果说《山海经》是一座信息宝库,那么王红旗和孙晓琴夫妇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至诚热爱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宝库的大门,“走进来,你会看到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她的物质实体虽然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下,但是她的信息却是永存的”。
澎湃新闻独家专访《山海经全集精绘》、《帝禹山河图》绘者孙晓琴,一起揭开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之谜。
《山海经全集精绘》,王红旗编译,孙晓琴绘;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6-1
澎湃新闻:1997年,您和王红旗先生开始为《山海经》绘制艺术地理复原图。可以介绍一下,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契机决定去挑战这项艰巨的任务呢?孙晓琴:大概从认识字开始,我就迷恋上了各种神话传说与故事,小儿书摊前常有我的身影。但对《山海经》的关注,是源于我先生王红旗的影响。
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数理化、文史哲均有兴趣,尤其是对古天文学、古地理学、物质的微观结构情有独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他就怀着极大的兴趣开始研究《山海经》,在多种自然科学杂志和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我国远古传说与自然环境变迁》等多篇论文,并参加多次《山海经》学术研讨会。
我在家偶尔翻翻他手边的《山海经》,觉得这本书文字不多,十分艰涩,没什么曲折情节,倒是黑白小插图,有些古怪新奇。于是有一天,我对王红旗说:“我感觉你对山海经的研究,从文字到文字,虽然学术性很强,但是直观性差,不大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绘制全部插图”。王红旗立刻表示赞同。
山海经黄帝部落图
于是,从1997年开始,王红旗在参考了多部《山海经》研究著作之后,开始了对《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地理方位的全面考证工作,将《五藏山经》中记载的26条山脉500余座山的地理方位,与当今的每一座山及其相应的水系走向一一对应。我根据他对《山海经》地理方位的考证成果,以及《山海经》所记述的十八章内容,绘制出《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总之,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可以说没有什么难度和挑战的感觉。
帝颛顼部落图
澎湃新闻:您二位之间具体是怎么分工呢?当时有定下什么计划吗?比如花多少时间完成?孙晓琴:分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种情况是我绘插图,王红旗逐图做文字解说;另一种情况是,王红旗做学术研究和考证,我在他考证的基础上进行绘图。
他每天进行思考、研究和多方位考证,我每天一幅幅完成绘画,没有人为规定的时间限制,但大家有个总体目标——就是将他对《山海经》所有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再现远古文明,而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机遇。
澎湃新闻:《山海经》中记述的自然环境与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确定每一条水系、每一座山峰的具体位置呢?文字记述中还有很多错误和缺漏,这些情况怎么去弥补呢?
孙晓琴:对《山海经·五藏山经》所描述的26条山脉、447座山,以及相关水系的地理定位是一项艰苦卓越的工作。我先生首先要将所有信息装进自己一个人的大脑,然后将4200年前的华夏与今天的自然地理地貌景观、人文景观进行一一对应与对比,这个过程不但需要博闻强记,而且需要大量的联想研究和精确定位,参阅大量古地理文献,可以说那个时期,他的大脑几乎每天都处于高速运转。
五藏山经方位图
在经过大量的地理方位考证之后,首先,他发现了《山海经·五藏山经》所记述的26条山脉,彼此存在着某种排序规律,就是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中心后外围。由此打开了447座山具体地理方位的解读大门。其次,他确定了“远古华夏昆仑”的具体位置。他经考证认为,古昆仑应当在黄河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并以此展开了《山海经·五藏山经》26条山脉的走向。若遇个别缺漏,随即补上。
随后,他还完成了《山海经》地理方位考证,分别是:一、南山经地理位置考证;二、西山经地理位置考证;三、北山经地理位置考证;四、东山经地理位置考证;五、中山经地理位置考证;六、海经荒经地理方位概述。(注:王红旗以往部分论文,如《读“山海经校注”札记》、《昆仑山地望探索》、《山海经的来龙去脉》,均可在互联网上查阅参考。)
西山经昆仑图
中山经荆山图
30多年来,每一次阅读《山海经》,他都能够从中得到新的信息和解悟。在对《山海经》信息密码的不断探索和解读过程中,撰写成了本书《山海经全集精绘》的文字稿。澎湃新闻:《山海经》里的对于各种生物的描写,不但寥寥数笔,有些还十分天马行空,比如说吃了可以“健步如飞”,吃了可以“不会迷路”等等,你们是如何去理解这些信息的呢?
孙晓琴:举例来说,比如《西山经》的钱来之山,有一种叫羬羊的野兽,样子象羊,尾巴却象马尾。它的油脂可以治疗皮肤皴皱。王红旗在研究的时候就推断,这种羬羊的油脂可以治疗因寒冷而冻出的体皱,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护肤用品。
羬羊,样子象羊,尾巴却象马尾。它的油脂可以治疗皮肤皴皱。
《西山经》的天帝山还有一种野兽叫谿边,样子像狗,人们睡在用它的皮做成的褥子上就不会患蛊病。王红旗认为,以兽皮加工成皮褥子,可避免肌体受风寒,说明当时也已经有了皮革加工技术,当时鞣制皮革采用的是机械加工法,俗称“生勾皮子”,即用器物反复刮去生皮子上的油污,使得僵硬的生皮变得柔韧起来。谿边,样子像狗,人们睡在用它的皮做成的褥子上就不会患蛊病。
事实上,《山海经》的文字,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陈述句,有什么说什么。我先生认为在《山海经》中,凡是说“食之”如何的动物、植物,无论它们怎么样的奇形怪状,通常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生物。澎湃新闻:您在插画的创作中遵循怎样的原则?是更忠于原著描述,还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会基于合理性进行二次创作呢?
孙晓琴:我们的创作原则是,首先忠于原著的描述,遇到原著没有描述的部分进行补充创作。例如,很多神奇动物,原著中没有描述它的颜色,或者它的形态,都给创作者留下了自由想象和发挥创作的空间。有些人神,原著也没有描述他们的性别,我出于对女性的推崇,就将他们绘制成女性。例如掌管太阳运行的“羲和浴日”,掌管月亮运行的“常羲浴月”,都绘制成为女神,这些图均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欧丝野在大踵国的东面,一位女子跪在据树下模仿蚕的动作吐着丝。这里的“女子呕丝”可能是古人祭祀蚕神时的一种巫术表演。
一半是人形,一半是鱼体,名叫鱼妇。据说是颛顼死而复苏变化成的。
澎湃新闻:在绘画风格上,您又是怎样把握的呢?孙晓琴:我的绘画创作理念是:宁拙勿巧、返璞归真、画风独立,再现4200年前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风貌。所以特意避开当前绘画界提倡的笔墨功夫,无拘无束,随意而行。没想到,画作出来,还真显得的有些古拙之气韵。这正是体现了画风随心意而行的规律。
澎湃新闻:创作了那么多《山海经》中山川、人神和动物,有没有自己觉得特别有趣的场景呢?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孙晓琴:我喜欢的场景有很多,比如《中山经》的和山,是黄河之神所在地。和山蜿蜒五曲,九水合流汇入黄河,象征黄河下游九水归一,因此人们在此祈求黄河下游众多支脉不泛滥。而吉神泰逢可能是由巫师扮演的黄河之神,披有虎尾,伴随着火光,虔诚地向天地祈祷,把苍玉投入黄河,希望能够感动天地让黄河年年安流。
吉神泰逢可能是由巫师扮演的黄河之神,披有虎尾,伴随着火光,把苍玉投入黄河,希望能够感动天地让黄河年年安流。
还有《海内西经》中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这里的“树鸟六首”,可以理解为其形貌既是图腾柱,同时又是路标,每一种鸟代表一种图腾,每个图腾鸟所指的方向即该图腾部落或氏族的栖息地,此外它还有指示时间的作用。所谓“表池树木”即在华池中树表,亦即华表,为聚众议事的场所。所谓“诵鸟”即传达首领旨意的官员,其身份由其所持鸟羽为代表,后世“拿着鸡毛当令箭”或亦源于此。开明南有树鸟,六首
汤谷即“旸谷”,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今山东日照市),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
澎湃新闻:我看到王红旗先生在书中写道,对于如何用绘画手段复原《山海经》时代的山川地貌景观和人文活动场景,您们之间也经常展开许多探讨和争论,双方无法说服对方的时,通常怎么解决呢?孙晓琴:与王红旗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他负责文字考证,我负责绘制,各司其职。但我的要求是,他的地理方位考证必须做到准确,而王红旗也有同样认知,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还好,至今学术界对他的《山海经》地理方位考证没有异议,倒是出现了不少的照搬照抄,图和文都被如此。
偶尔我也会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哪座山的准确定位,王红旗立刻进行反复研究,再告诉我正确结论,我就如实绘制在画面上。我们无须说服对方,遇到问题就立刻沟通,相互支持、讨论和赞许,生活工作都如此。
中山经南阳图
澎湃新闻:在创作了《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后,您的巨幅作品《帝禹山河图》也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想知道在这幅《帝禹山河图》里有百分之多少的内容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实地理相吻合呢?孙晓琴: 相传远古就有《山海经图》,曾经被铸在九鼎之上,由于九鼎失踪,其图也随之失传。
《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系列和《帝禹山河图》展示的是华夏地理4200年前的风貌,山是巍然不动的,但沧海桑田,自然气候多变,水系多变。经王红旗的考证,例如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4200年前的山东半岛是被海水分割的;黄河U字形两个拐弯处——当年的二大湖“泊稷泽”和“泑泽”,现在也几近消失;当年长江中游的云梦泽,水面浩瀚,烟波淼淼,今日也已大部退去。
但只要山脉在,国土在,华夏民族就在。
中山经巴山图
帝舜部落图
澎湃新闻: 我看到王红旗老师的简历,他以前是学物理出身的,但是他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神话、民俗研究上也建树颇丰,可以跟我们谈谈您印象中的王红旗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和王红旗老师合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孙晓琴: 我先生在青年时代的理想是:一,成为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二,成为勘探队员,踏遍山川大地,寻找宝藏。可惜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了课,他所就读的中国科技大学也被迁往安徽,同学们全部下到了农场劳动。在劳动期间,他不愿消耗光阴,开始博览群书,五年的大学实际上都是自读自学自修。
1970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张家口坝上,在发电厂工作。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仍然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读书,思考各种问题。后来由于受到竺可桢的影响,他开始关注自然气候、自然生态、自然地理,同时喜读《山海经》。
山海经天文图
由于他学的是近代物理专业,因此对《山海经》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他善于从天文学、地理学、自然气候学、自然生态学、生物进化学等角度,对《山海经》进行全面的解读,这有别于纯粹从人文历史、文学、神话传说角度研究《山海经》。他一生共完成81部著作(其中专著66部,2000篇学术论文共分为15部),其中有关《山海经》的专著就有十多本,内容非常丰富,通常就是他负责文字,我负责绘图、编图。
孙晓琴模仿《山海经》里的人物穿着,绘制的夫妻二人自画像。
在我眼里,他是一个胸怀宽阔的人,具有超越苦难而泰然处之的情怀,对社会对家庭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同时具有很强的洞察力,思维活跃,语言凝练,是一位具有理性思维与战略思维能力的人。为了纪念我的先生,我以他的生命历程,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叫做《生命不虚此行》。澎湃新闻:如果现在有人问您,上古时期山海经的神兽真的存在吗? 您会如何作答?
孙晓琴: 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研究《山海经》的学者都是以“这些神兽几乎都不存在”为主基调来谈论的。虽然他们各自否定的视角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认为古人的认知有限,他们描述的神兽实际上是现在的某种生物的远古祖先,或者巫师装扮的各种神怪,甚至可能是当时口口相传的口误等等。
我研究出版《山海经》近十年,其中的一个起因就是我认为应该以《山海经》里面“所有的描述都真实存在”为基调来研究和探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山海经群巫图
首先,这样肯定的基调比起那样否定的基调更能激发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感受力,会让对山海经的探索变得生机盎然。再者,在这个基调之下,我们可以更有激情去探索这些“真实的存在”究竟是怎么回事?肯定的基调下探索,我们的问题会更多,而否定基调下我们的答案更多,且答案多是模糊的否定。女子国
如果我们肯定这些神兽、仙草、仙树真实存在,那么,它们曾经存在于什么样的时空?它们后来可能去了哪里?或者它们现在哪里?它们的神奇功能还有没有?它们怎么延续生命,传宗接代,相互交流……我们可以放飞灵魂在宇宙中自由翱翔,无限询问和探索下去。《山海经》与后世的神话不同,神话我们无需探究是否真实,因为它们确实是人为编写出来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封康康)11月4日上午,华池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收到一面写着“人民警察为人民、千里追金暖民心”字样的锦旗,赠送锦旗...
华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