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河乡 撂荒山地变成“绿色银行”

陇东报 2020-06-03 00:59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博芬)华池县乔河乡地处县城北部陕、甘交界的分水岭处,这里群山绵延,沟壑纵横。5月21日,记者驱车穿行在群山之间,只见往日光秃秃的山梁上披上了层层“绿装”,蓝天白云下,一面面坡、一道道梁,松柏挺拔,郁郁葱葱,宛如一个“森林氧吧”,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乔河乡围绕全县“百万亩苗林产业”目标,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整流域推进的思路,以2014年建成的火石沟门6300亩苗林基地为“原点”,继续向周边延伸开发苗林产业示范点5000亩,全乡现已建成苗林基地1万多亩,在绿化土地、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成为全乡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火石沟门村村民杨如厚是乔河乡的苗林产业带头人,他从2014开始,先后流转撂荒山地13798亩,栽植油松、樟子松、沙棘、刺槐等经济苗木44万株。村民以土地入股,年终参与劳务、土地分红,近两年来,已给当地农户户均创收4500元。“苗林产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加上旱地苗木生长缓慢,对产业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旱地苗木生长缓慢的劣势也是优势,因为苗木生长缓慢有利于形成树形,反而能提高苗木的价值。去年,我出售给北京的200多棵油松,卖了二三十万元,就是因为苗木树形好、质量高。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一棵2.5至3米的油松售价可达到100多元。”杨如厚说。

满山遍野的苗木是乔河乡群众储存的绿色财富。在政府扶持引导和产业大户的带动下,乔河乡生态产业渐成规模,农户纷纷利用自家坡地、荒山栽植经济苗木。为多途径带动苗林产业持续发展,乔河乡依托华池县森茂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和森泰苗林产业合作社,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牵头,企业负责苗木购买、栽植,农户自愿参与,以土地入股,企业返聘农户进行栽植,双方共同管护,按梯田、撂荒地4:6,荒山地3:7的比例分配收益。同时农户还以现有土地承包权为主,按照“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行栽植。

良好的生态,既是宝贵的发展资源,也关系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开发,乔河乡在苗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挖大补小”的原则,形成苗林产业循环开发、群众循环受益的良性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走出能源开发的绿色之路 长庆油田陇东油区生态环境保护见闻

本报记者陈思路世玲群山环翠,井场棋布。长庆油田陇东油区,一处处作业区、油区井站宛如镶嵌在绿海中的宝石花,在山峁塬梁间产...

华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