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布贴画 碎布头里的美丽乡愁
文/图本报记者 郑朝静
一块块色彩鲜艳的零头布料,经过剪裁、拼贴后,变成一幅幅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极具生活气息和艺术气息的布贴画。
这些碎布头在华池县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赵星萍的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推磨、担水、做饭、婚嫁、农耕……一幅幅拼贴而成的农家场景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赵星萍说:“这都是我记忆中的乡愁。”
巧手缝缀碎布成画
52岁的赵星萍出生在华池县乔河乡,年幼时的农村生活经历,为她的作品带来了丰富的鲜活素材。
赵星萍从小就跟着奶奶和妈妈学剪纸,老一辈人的口耳相传,让她慢慢爱上了这门手艺。
华池民间布贴画的造型基础是民间剪纸,赵星萍有剪纸基础,创作布贴画自然不成问题。华池布贴画与棉布相伴而生,其雏形源于陇东农村妇女日常中的针线活。
华池山高沟深,自然条件艰苦,过去,整日劳作在外的男人们的衣服磨损较快,顽皮的孩子爬坡上树,衣服常常需要缝补。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在补丁处层层堆摞、厚厚缝衲,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规则的图案,既美化生活,又耐磨耐穿。此外,妇女们在缝制新衣的时候有意在暗淡的衣服上用碎布缝缀一些动物、花草图案,在做门帘、枕头、布鞋时用色彩鲜艳的碎布头装饰,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后来,实用性逐渐淡化,装饰性、艺术性逐渐凸显,才真正有了华池民间布贴画艺术。
20世纪90年代初,赵星萍率先搜集、整理研究民间广为流传的布贴画艺术,在此基础上创新,使这门手艺大放光彩,引人注目。近年来,赵星萍创作的布贴画作品《婚嫁图》《农耕图》《吉祥人家》等精品力作在省市级节会和展览中大放异彩,得到了民俗学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生动再现农村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华池民间布贴画的取材,都来自于民间的生活场景。
一直以来,赵星萍将年幼时的见闻珍藏在脑海中,这些乡愁记忆给了她无限的创作灵感。她的作品写实,且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多种类型的农家场景,生动的人物形象,大胆的配色,在赵星萍的手中,布贴画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过去,华池民间布贴画的制作原料主要是农家纺织的粗布,色彩有红、黄、蓝、黑、白等,一般下脚料也可用,色彩和形状可因造型不同而确定。现在常用棉布、颜色也比以前多了,一张布贴画中可能用到20种以上颜色的棉布料。基本的制作工序是构思意境、绘出图样或剪出样品,然后依样配料配色,逐次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在底布上,用浆糊粘贴或针线缝合,最后成品。
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过去用浆糊粘贴费时费力,而且成品常常画面不干净,现在用胶膜,粘在底布上用熨斗轻轻一烫就能固定。小型作品需3至5天完工,大型图景则可分工合作,长达数月才能完工。
赵星萍告诉记者,布贴画的造型基础是民间剪纸,但由于材料不同,布贴画比剪纸的造型更加概括简练,更加夸张活跃,大气磅礴。它的色彩基础是民间刺绣,但比刺绣色彩更加强烈鲜明,形成了粗犷纯朴、厚实如浮雕的独特风格。
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2011年,华池县文化馆成立民俗文化产品研发中心,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赵星萍、曹永琴带领团队进行研究创作,并培养了李庆英、贺娟、曹瑞萍、毛金莲等一大批创作能手和业务骨干,并指导和培训多名乡镇民间布贴画爱好者和从业者。
2013年,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庆阳市成立了“布贴画创作研究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创作研究基地设立在华池县文化馆民俗产品研发中心。2016年4月,研发中心制作的民俗文化精品——巧儿布贴画,应邀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展出,得到全国民俗学专家的高度赞许,5幅布贴画作品《打酸枣》《老碾子》《回娘家之一》《回娘家之二》《悄悄话》被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去年,庆阳民间布贴画艺术入选第四批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雪玲、安春霞、李庆英被确定为传承人。
李庆英今年31岁,自幼跟随奶奶制作民间布贴画,从西安美院设计专业毕业后,她进入华池县文化馆工作,跟着赵星萍和曹永琴学习布贴画制作艺术。学习至今,她已经能独立设计图样并完成拼贴。
李庆英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学习里,她爱上了布贴画,从刚毕业时的不适应到如今拥有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离不开赵星萍和曹永琴两位老师对她的培养。每年,李庆英都能独立创作30多幅布贴画作品,她的布贴画作品《吉祥人家》还荣获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民间工艺展一等奖。
民间艺术大放异彩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华池民间布贴画已经形成规模,赵星萍带着她创作的《婚嫁图》《农耕图》《黄土人家》《拉话话》等布贴画作品走过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赵星萍告诉记者,近几年,华池民间布贴画在世界各地展出,受到了当地专家和民众的喜爱和收藏。“我们在欧美多个国家展出的时候,外国人非常喜欢我们的布贴画,很多人都买去收藏。”赵星萍说。
随着时代发展,华池民间布贴画和其他很多民间艺术一样,都存在传承难的问题。
赵星萍分析,为了迎合群众的审美趣味,占领文化市场,如今年轻一代作者创作的布贴画作品内容肤浅,缺失思想性,制作技艺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华池民间布贴画艺术所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民间夸张艺术和人们的审美格格不入,进入不了千家万户的生活需要。青少年热衷于现代舞和乐器的学习,学美术也是从素描起步,对优秀的民间艺术关心太少。“虽然我们每年都会给农村妇女、贫困妇女免费培训,但能独立创作的人不多。”
作为庆阳民间布贴画传承人,李庆英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她告诉记者,发掘、抢救、保护华池民间布贴画艺术意义重大,她建议民间布贴画艺术能够进入校园课堂,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民间艺术传承打好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左红霞)“村上电商平台接到4只农家土鸡的订单,我将鸡杀好收拾干净后,郭书记会过来取。”近日,华池县五蛟镇马河...
华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