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其实是咱甘肃民歌

兰州晚报 2016-09-29 00:00 大字

“跟上志丹上南梁,革命先辈有英明,‘两点一存\’留史册,今日变化感党恩……”9月25日,本报“信仰的力量”采访组来到华池县南梁镇。在南梁革命纪念馆旁的窑洞里,民间艺人张颖奎头裹白头巾、身穿羊毛坎肩,用浓重的陕北腔表演南梁说唱,吸引了众多游客。南梁是一块革命圣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又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这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也产生了灿烂的红色文化。华池县外宣办主任韩永伟也是一位民俗专家,据他介绍,从陕甘宁边区唱到全国、至今仍然传唱不衰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歌曲并非陕北民歌,就是诞生在咱庆阳的民歌,其中,《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一起编入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原词的作者还是庆阳老区大字不识的农民。这三首歌曲的诞生过程,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A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出自环县农民孙万福

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庆阳的许多地方与南泥湾一样,从1941年开始,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劳动英雄表彰大会,12月19日,毛泽东接见17位劳动英雄,一位劳动英雄走近毛泽东,紧紧搂住毛泽东的肩膀,兴奋地说:“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也有了,这都是你给的,没有你,我们这些穷汉子爬在地下,一辈子也站不起来!”接着脱口唱出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位劳动英雄就是来自陇东曲子县(今庆阳市环县)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孙万福。

孙万福188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直务农,虽然不识字,但聪慧过人,擅长吟诗编歌,有出口成章的本领。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时解放了他的家乡,这个翻身以后的农民,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激发了他的劳动热情和创作热情。1943年,年已花甲的孙万福,当选为劳动英雄,光荣地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心情无比激动的孙万福,唱出了这首《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也唱出了庆阳老区人民对革命和革命领袖的炽热感情。

这首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贺敬之对歌词进行了精心修改和艺术润色,周扬在《解放日报》撰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B

《军民大生产》来源于庆阳的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来源于庆阳的“打夯号子”。打夯号子是打夯时为了集中注意力、鼓舞干劲、统一动作所喝喊的劳动号子。形式为一唱众和,打夯的把式起头,看见什么唱什么,天上地下,随性所至,脱口而出;抬夯的人,随着把式吆喝应和即可。庆阳的打夯号子雄壮有力,热情奔放。

1942年,抗大七分校及770团的战士们进驻庆阳市华池县东华池镇,他们听到当地优美铿锵的打夯号子,便与当地群众一道,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背景,编出了打夯歌《十唱边区》。后来,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音乐家张寒晖来到了庆阳,那一唱众和的“呀么嗬嗨”、“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呔”,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也使他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对原歌词进行了反复改编、提炼,定名为《军民大生产》。

张寒晖(1902—1946年)是河北省定州市西建阳村人,著名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他于1942年5月到延安,创作有秧歌剧、歌剧50多种,被陕甘宁边区人民称为“人民艺术家”。

如今,在张寒晖的家乡河北省定州市,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化广场上,他的雕像基座上,刻着两首歌,一首是《松花江上》,一首是《军民大生产》。

C

《绣金匾》是陇东最著名的民歌

《绣金匾》的原作者是庆阳正宁县马栏川农民汪庭有。汪庭有生于1916年,祖籍陕西商南,他心灵手巧,勤奋好学,是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的巧木匠。

汪庭有未念过书,但他很喜欢当地的民间秧歌。他所受的文化教育,得益于当放羊娃的时候,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伴经常传唱的《五更道情》、《绣荷包》、《五哥放羊》等民间歌谣的熏陶。在马栏期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边区的种种新气象,给庭有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激情,使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愉悦和欢乐。再加上他悉心的收集、荟萃和升华,于是他就在挥动锯子和刨子的间隙里,不由自主地哼出歌来。他的歌,不是用文字写出来的,而是由感情化成一串串声音唱出来的,反映了穷苦农民翻身作主、自由生产、生活的心声。在编歌的过程中,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识字。有时刚把第一节编好,编第二节时,往往就把前面的又忘了。他想了个法子,每节编好后,教给村里孩子唱,当他忘了时,村里孩子记住了,这样就克服了不识字的困难。就这样,他编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歌,在当时的马栏川,大多数老百姓都会唱。1944年,汪庭有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大会。会上,他以“珍珠倒卷帘调”唱给中央领导和与会同志听,得到了一致夸奖,并获得“甲等艺术英雄”称号,受到表彰奖励。当时,著名诗人艾青以《汪庭有和他的歌》为题撰文,发表于1944年11月8日的《解放日报》第4版,对其予以高度评价。汪庭有最为著名的歌是后来唱了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绣金匾》。

《绣金匾》最早叫《十绣金匾》,唱的是《绣荷包》的调子,很有乡土气息。荷包本是民间男女表示爱情的信物,汪庭有觉得给领袖、部队送荷包不合适,因此借用其调改为《绣金匾》,来歌颂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过上好日子的欣欣向荣景象。这首歌一经传唱,不胫而走,很快唱红了陕甘宁边区。

抗战胜利后,为了配合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在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十绣金匾》的“十绣”被精炼为“三绣”: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你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你。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

三绣八路军,坚决打敌人,消灭了反动派,全国享安宁。

1976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逝世后,歌唱家郭兰英在《绣金匾》中又增加了歌颂周总理的内容,前四段保持原貌,将原版的“第三绣”改为:“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革命,我们热爱你。”寄托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眷恋和哀思。首席记者田小东文/图

新闻推荐

【记者关注】车辆未挂牌发生车祸—— 保险公司拒赔 法院判其败诉

【记者关注】车辆未挂牌发生车祸——保险公司拒赔法院判其败诉本报记者徐俊勇新购买的皮卡汽车购买了财产保险合同,但还未办好挂牌入户手续就发生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以机动车无号牌为由拒绝赔偿。...

华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