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 民心路 小康路 “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掠影
长征路 民心路 小康路
“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掠影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重温党的光辉历程,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发掘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传承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直属机关工委、省文明办、甘肃日报社共同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
本次主题活动按西线、南线、东线分三个小组走访。三个小组共同从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出发,西线至张掖返回,南线至甘南返回,东线至庆阳返回,最终在会宁会师楼会合。活动期间,三个小组沿着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更是沿途走访了诸多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交通扶贫攻坚项目,还慰问了工程项目一线职工。本次重走长征路,通过各走访小组第一时间的宣传报道,使人们零距离感受到了陇原交通的巨变,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更进一步激励了甘肃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工作,奋发进取,为实现甘肃省交通“十三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焦旭周 左建军 谈灵涛
东线
黄土大塬上的幸福通途
陇东的蓝天厚土,孕育了农耕文化、岐黄之术等人类诸多文明。掩映在子午岭密林深处的秦直道,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散落在山川梁峁间的地道,传播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火。今天,甘肃区域发展“东翼”主战场庆阳纵横交错的路网,打破了区域发展的瓶颈,点燃了***的激情,铸就了老区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6月21日至24日期间,“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东线走访团走进庆阳,沿着一条条“畅、洁、绿、美、安”的老区公路,先后参观了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习仲勋旧居、邓小平旧居等红色圣地,感悟红色历史,接受革命精神洗礼,见证庆阳交通建设的喜人成就。
建设不断,养护不止,建养并重,双轮驱动。在庆阳市的交通大动脉211国道、309国道、202省道、303省道以及福银高速西长凤段、雷西段上,常年活跃着一支养护队伍。他们像冲锋陷阵的勇士一样,遇水搭桥,逢山开路;他们像“白衣天使”一样,对路面出现的翻桨、松散、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做到随发现随处治;他们更像马路“整形美容师”,大胆运用“四新”技术,缔造一个个公路养护领域的全新纪录。
近年来,庆阳公路局累计投入干线公路工程建设资金近5亿元,在庆阳271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施了一系列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大工程”,切实改善了庆阳公路的安保状况,实现了路况一年一个新变化,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畅、洁、绿、美、安”新老区不断增色,为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可靠的交通保障。
2014年建成的“红色旅游专线”新南公路,一头连接着红色南梁,一头连接着省道202线,是华池县唯一一条红色旅游专线,为把红色南梁推向全国提供了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华池公路段承担着省道202线打庆公路和新南公路的养护任务。该段党支部书记李铖介绍,以前的公路养护以保畅为主,现在养护理念变了,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化、精细化、常态化养护,美化路容路貌,给人以美的享受。6月22日早上,细雨滴落在新南公路上,马路两边的三叶草、格桑花竞相绽放,葱郁的灌木丛和国槐、刺柏翠绿醉人。该段段长易伟平说,华池段是庆阳生态化养护的试点单位之一,但由于养护路段线长、点多,以及受沿线群众影响,工作难度很大,一花一树都需要百般呵护方可成活。
6月24日18时许,走访团来到福银高速公路西长凤段时,庆阳公路局高养中心正在一段6公里长的坡道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此处坡陡弯急,事故频发。施工人员正加紧拆除原来的防护栏,建成防撞强度更高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带。该中心主任王汉锋介绍,这次针对坡道施工他们在全省率先应用了TIT嵌固封层新技术,给路面镀上了一层金刚砂,使原路面摩擦系数提高了60%,确保了行车安全。
发展不停息,探索无止境。庆阳公路局局长扈进明表示,近年来,该局大力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四新”技术成果:2013年6月,在G211线完成甘肃省首例冷再生技术施工项目;2014年4月,引进稀浆封层技术处治S202线打庆路部分路段病害;2014年6月,应用双组份标线漆进行路面标线,并引进SPC—1桥梁伸缩缝快速修补材料;2015年6月,首次引进开普封层和纤维封层技术。还有格栅罩面、含砂雾封层、纤维封层、高强聚合物注浆、水泥混凝土薄层修补材料、改性乳化沥青生产设备等等……这一串串文字的背后,凝聚的是庆阳公路人勇于创新、不甘落后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的是他们应用高新技术成果一次次推动公路事业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坚定信念。而此刻,庆阳局又在全省率先大力推广并运用绿色环保理念开展养护工作,已在华池、镇原、庆城展开试点,五年内对所辖干线公路进行绿色提质,给全市人民描绘一幅“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醉美画卷。
车子从甜水堡进入庆阳境内,沿211国道一路前行,两边的山梁沟壑粗粝黝黑,不由让人想起那句信天游里唱的:“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想起了那个小妹妹哎……你在山上,我在沟,看不见小亲亲,好心伤。”如今,新修的通村油路或依山而上,或绕山而行,纵横交错,如蛛网、如叶脉一样连通着城乡,昔日让人心伤的场面早已随风而去。
华池县上里塬乡柳树河村偏居山坳,村民朱和玉动情地说,以前村子里的路全是羊肠小道,雨雪天人出不去回不来,有一年他出村办事被大雨隔在半路,整整困了两天。2015年悦阜公路穿村而过,村民们圆了走上柏油路的梦,30多户人家开起了小轿车和小型农用车,老村换了新容颜。
6月23日下午,走访团站在雨后的合水县瓦岗川半山腰俯瞰,一条通村水泥路如缎带般铺展群山间,一座漫水桥跨过潺潺溪流……合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南岳鹏指着绵延的山路说,群众都在沟底住,以前生活困难,上不了塬,出不了山,过不了河,娶不了亲。2013年以来,合水县整合资金,在全县修建了12条总长153公里的水泥路,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都通公路,解决了人担畜驮的出行困境。“群众高兴地说,自从路修通后,外面的客商进来了,玉米都比以前多卖了2毛钱。”
盛夏时节,宁县和盛镇南家村通村公路上车来车往,路边低垂的杏树枝下村民灿笑如花。这段由宁县交通运输局采用国内先进摊铺技术铺就的水泥路,建设速度快,路面强度高,是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放心工程,也因此成为2015年全国家村公路现场会观摩点。
正宁县永正乡上关庄村通村公路建设工地上,也是一片热火朝天。40多名筑路工人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紧张作业,拌料、铺筑有序进行,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下来。工程监理人员驻守工地,全程跟踪作业,确保质量。正宁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郭大庆介绍,像这样同期开工的项目,全县共有5个标段、136条路,涉及9个乡镇、46个行政村,当这些工程完工后,不仅实现村村通,甚至是户户通,将极大带动当地苹果、烤烟、草莓、农家乐等产业发展。
交通基础建设落后曾是制约庆阳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扶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庆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樊德民介绍,通过抓领导、抓前期、抓融资、抓质量、抓进度、抓廉政等举措,庆阳市交通建设取得了喜人的变化。截至2015年底,建成各类公路1.3万公里,8个县区全部通二级公路,116个乡镇全部通沥青路,1151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畅里程6448公里。
四通八达的路网为红色圣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纵横交织的公路搭起了老区人民的致富桥。走访中,环县曲子镇五里桥村村民张辉在短短几分钟交谈中,十余次提到“党的政策好得很”,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甘肃省交通质监局党委书记张黎明也说,绵延在陇东大地上的条条道路,躺倒了是路,连接城乡,贯通古今,桥接党心与民心;立起来,就是一座座丰碑,镌刻着交通人无悔的付出、不朽的功勋。
西线
丝路古道展新姿
在我国西北版图上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闻名遐迩的河西走廊。1936年冬到1937年春,曾有一支占中国工农红军五分之二强的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穿行,它就是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在短短五个月内,这支2.18万人的部队,在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斗之后,最终只有数百人到达了新疆,在中国红军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2016年6月21日,“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赴河西采访小组,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公路通,百业兴。近年来,武威市着力构筑立体交通新格局。“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交通项目850项,总投资236亿元。到201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多公里。全市公路养护半径达100公里,实现了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全覆盖。
在乌鞘岭隧道群,据武威公路局高养中心主任李双成介绍,乌鞘岭隧道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在2600米以上,氧气稀薄,长年气候寒冷,早晚温差大。该隧道群包括乌鞘岭隧道、安远隧道、福尔湾隧道、高岭隧道和古浪隧道5个隧道,隧道群长度21.9公里,养护难度较大。“其实公路和汽车一样,需要进行日常的细心保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武威公路养护部门充分发扬‘吃苦不怕苦、高寒不畏寒\’的团队精神,采取人工辅助机械的方式,加强隧道清扫力度,服务公众方便出行。”李双成如是说。
缓一口气,好像从一种沉重里把自己释放出来一样,李双成继续说:“无论是冰雪严寒还是酷暑天气,我们的一线养护职工基本都在路上度过,特别是遇到交通事故和恶劣天气,还要加班加点,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只能用方便面和大饼凑合,的确是很辛苦!”李双成的言词中自然流露出了他对公路养护的热爱和对一线职工的关心。
翻过乌鞘岭,周边风景由半荒漠变成了绿色的草原。连霍高速公路到这儿才真正具有了高速公路的性质,坦荡如砥。
近年来,张掖市积极推进省上“6873”交通突破行动、交通扶贫攻坚行动和行业改革创新,交通路网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通车总里程达1.2万多公里。截至目前,境内高速公路和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的主干道全部贯通,四县区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其余两县实现二级公路连接。交通路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好交通先行官,铺就经济发展路。在公路养护中,张掖公路管理部门全面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目前,沥青热再生、冷再生、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超薄罩面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预备,开始!”“导热油235度,灌缝胶190度,温控达标,可以操作。”在一段裂缝较集中的路面,压缩热空气烤枪刚刚吹扫预热完毕,路面灌缝机就已跟进到位。一股沥青胶才顺着细细的缝隙均匀摊开,一缕细沙子已照着饱满的胶面缓缓撒下。辗转腾挪间,道道裂缝被依次封盖。路面灌缝对温度控制、人机配合、工序衔接要求较高,温度的高低、出胶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有效阻断雨水下渗。平日配合里培养得来的娴熟和默契,让张掖的这些道路“保姆”们在此刻表现得得心应手。
而在距这些“竞技场”约6公里之外,9名专职桥梁工程师仅凭目视或借助仪器,不仅要找到问题,还
要就地拿出解决方案。梁板有无裂缝、铰缝是否空脱等隐患都难逃“法眼”。记录完裂缝宽度探测仪上的数据,桥梁工程师廖秀敏介绍道,“桥梁和人一样,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也会患‘病\’,基本上每座桥梁每个月都要查一遍”。据了解,仅她负责的G30高速山临、临清段就有260多座桥梁,这意味着每天要查8座桥,不仅要技术好,效率还得足够快。
“十二五”末,张掖管养高速公路优良路达100%,技术状况指数95;普通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78.8%,技术状况指数87.1。2014年,张掖公路养护部门管养的1025公里公路在建局55年来首次实现了“千里公路零翻浆”,2015年,在遭受了雨雪天气轮番考验后,管养的千里公路依然零翻浆。
南线
通衢大道任驰骋
提起红军长征在甘南,就不得不提起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进入甘南州迭部县境内。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修好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让中国工农红军通过,助力红军顺利攻下天险腊子口。同时,杨积庆开仓放粮接济红军,使红军得到休养。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历程中的一个闪光点,成为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6月21日的“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南线采访团便顺着兰州至永靖沿黄一级公路前行。
夏日的黄河两岸郁郁葱葱,一座座雄伟的跨河大桥将沿途的湿地、村庄紧紧相连,如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绝美油画。最终在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的尽头,进入了此行的重要目的地——甘南藏族自治州。
“十二五”期间,甘南公路养护部门先后承建了G22线青兰高速公路雷西三标、S311线内临路、S309线临大路、G213线永东路、G213线临郞路、G248线连新路、G310线牛背路等公路的建设任务,累计实现产值9.58亿元。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公路延伸到哪里,经济发展就到哪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群众致富,有力地促进了甘南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010年前,去兰州弯多路窄,来回一趟要花两天时间,现在去兰州只需3个多小时,这是以前绝对无法想象的事。”甘南州大力发展交通设施建设,让藏区深处的人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昔日只能靠一两块青稞地、三五头牛羊维持生活的农牧民们,在家门口开起了藏家乐,买起了小汽车,还送孩子们去更远的地方读书……“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做了20多年建材生意的卓尼县藏巴哇乡柏林口村村民杨雄龙开心地说。
说起达拉村,这是隶属迭部县的一个全部居住着藏族同胞的原生态小村庄。在公路没修通之前,据说有很多上了年岁的人竟然从没见过汽车。据当地人讲,以前他们去南河赶个集要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翻山越岭抄小路到南河就上午10点了,买完东西又要用背篓背着往家赶。如果买的东西少,晚上8点也就到家了;如果东西多,那就只能走夜路了。如今,路通了,小村庄也有人买了小面包车、农用车,现在赶趟集半个小时就“飞”到了南河。
悠悠一段路,牵动缕缕情丝。1935年,毛主席带领红军从腊子口艰难到达哈达铺后,通过一张旧报纸,作出了“走!咱们到陕北去”的决定,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抗战的通途。今日,甘当路石的养路人在这里日日守护着通途。
沿着大名鼎鼎的县道459线南腊路,到达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历史记载了这段交通要道在长征路上的光辉时刻。从美丽的南河,到盛名的腊子口,其中的27.8公里路由宕昌公路养护部门精心呵护。这段路里程虽短,但养护责任重大。
赵林,来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军长征加油站”——哈达铺镇,“奇袭腊子口”“哈达大整编”……他从小就是听着这些红军长征故事长大的,他知道哈达铺与腊子口的关系。今天看来,这两处地方遥相呼应,在时间的长河中紧密相随,在空间地域上也相隔不远。今年52岁的他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已经30年了,对公路养护有着执着的爱。尽管每天从事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他依然顽强地坚守着。
随着武罐、成武、十天高速的相继建成和兰渝铁路、成州机场的陆续建设及国省干线的升等改造,陇南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已初具雏形。但是陇南山势险峻,公路也多以桥隧涵为主。武罐高速桥隧涵比例达68.8%,成武高速桥隧涵比例达72%,十天高速桥隧涵比例达43.7%,普通国省干线的桥隧涵比例和总量也位居全省之首,这意味着在陇南,养路工作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养好桥隧涵。
在“创建平安公路桥隧涵养护专项整治百日竞赛”期间,陇南公路养护部门加强路容路貌整理,积极开展水毁抢修,实施安保工程等。截至目前,陇南公路管理局桥涵清淤3.5万立方米,更换桥梁栏杆扶手366根,对全线的桥栏杆、护墩、警示柱、防撞墙修复刷新,对部分污损标线补划。同时,清理水毁6.2万立方米,整修路容路貌1073公里,完成沥青路面重铺及罩面6222平方米。如今,驱车行驶在陇南,欣赏着陇上江南的美景,红色减速带、蓝天白云点缀的隧道、橘色养护服,无不是平安通行的最亮路标,无不让司乘人员赏心悦目。
6月21日至25日,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直属机关工委、省文明办、甘肃日报社共同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各走访小组独特的视角、新颖的镜头,追忆那些艰难的岁月,重温那段光荣的历史,感受80年来的沧桑巨变,使更多的人缅怀红军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甘肃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6873”交通突破行动、交通扶贫攻坚行动和四个交通建设中。
新闻推荐
红色圣地上的青春之歌 ——全省高校师生暑期红色之旅参观南梁侧记
红色圣地上的青春之歌——全省高校师生暑期红色之旅参观南梁侧记本报记者王莉7月18日,冒着滂沱大雨,全省“高校师生暑期红色之旅”集中示范活动代表团来到革命老区庆阳市,参观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
华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